8月下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下称“国自然”)如期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
“虽然我今年中了‘面上基金’,但总体感受现在的申请难度是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卷。”第二年申请国自然“面上基金”项目的东部双一流高校教师陈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二战”国自然就已中选,陈昊无疑是幸运的:如果今年再不中选,他就要暂停一年才能第三次申请国自然的资助,这不仅对他的研究领域有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他的职业生涯。
另一位还在读博士后的双一流高校学生李键,今年也是“二战”中选了国自然中的青年基金项目,这也意味着,他离顺利地留在母校任教又近了一步,否则就要重新开始寻找出路。
不过,根据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关于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虽然与2022年相比,2023年的资助总数增加了468项,但今年的总体资助率正在下降——相比2021年的16.51%和2022年16.41%,2023年的总体资助比例下跌至16.03%。
“今年的资助率和去年比相差虽然并不明显,但是资助率下滑就代表有一部分人在同等情况下(相比2022年度)无法获得资助,中标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因为国自然提供的总盘子可能增长速度比较慢,但申请的人数增加得很快,所以资助率不会高,导致大家越来越卷。”陈昊告诉记者。
面对逐年上涨的申请人数和并未升高的资助率,这些青年科技人才有哪些困惑?又有哪些最新政策支持他们?
“卷”是常态
作为资助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了包括多种项目类型的资助格局。在具体类别上,主要有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等。
除资助项目数量最多、广泛覆盖各学科领域的“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更注重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单个青年基金项目的执行周期为3年,它往往是多数青年研究者的“第一桶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去留和未来其他项目申请及职称评定。而近年来由于申请的人越来越多,中选的难度也变得更大。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申请资助越来越卷了。同样的‘本子’(项目申请书)质量、研究基础,可能放到前些年申请问题不大,但是这几年就挺悬的,特别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如果进入高校领域,国自然的申请就非常重要。这也是申请者逐年增多的原因之一。”李键告诉记者。
在李键看来申请人数攀升的另一个原因,是想进入高校、科研机构体系的群体在增长。“到博士后程度的同学大多还是热爱这个专业领域的,并想继续从事研究,因此申请国自然的人不在少数。”据他观察,周围的博士在毕业之后,有相当比例的人选择继续走科研这条道路,留下来研修博士后,然后从事科研,而一旦选择了这个路线,就需要不断地去申请国自然。
综合这两方面原因,国自然的申请量也就逐年攀升,一旦国家拨款速度没有和申请人数增长速度同步,就会导致资助率下降,对申请人的要求水涨船高。“我周围有蛮多平常成果非常丰硕的同学最后也没上,大家确实压力挺大。”李键说。
根据国自然发布的数据,青年基金项目2022年共资助2.2262万项,2023年共资助2.2879万项,增加了617项。2022年面上项目共资助2.0472万项,2023年共资助2.0321万项,减少了151项。
而和李键关注点略微不同的是,已经在上家单位拿到了青基的陈昊,更关注经费下降的问题。
一般来说,申请了青年基金项目后,接下来就要申请面上项目,陈昊在上家单位拿到了青年基金项目后,跳槽到了现在的TOP10学校,申请“面上项目”。
“虽然我今年中面上项目了,不过这个经费平摊下来除去给学生们的补贴以及买器材等费用应该也不剩什么了。”陈昊说,相比往年,他所在领域的面上项目资助经费降低了不少,这“可能也是由于总盘子不大申请人增多的缘故”。他说,如果面上经费用完,还要去找别的经费,例如和企业合作等。因为除了青基和面上项目,其他的项目类别他还够不着“门槛”。
“虽然很卷,但是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是对我们这种青年人最容易够得着的项目了,只要符合标准你就能申请,相对最公平,其他项目可能需要更多因素加持才能够得到。”
他对记者解释称,很多项目不是说想申请就能申请的,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他自己为例,虽然做的研究还是同一个领域,但由于所处的学校系别不同,以前能申请的项目现在却被“排除在外”,连“门槛”都达不到。
提高青年人才资助率
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基金整体年度预算的逐年增加,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项目的年度资助经费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为何青年科技人才的获得感不佳?
国自然的统计发现,这三类项目的总体年度资助经费,在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总经费中的占比一直在下降,从十年前的71.84%下降至2022年的57.06%。
此前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度绩效评价综合报告》指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持续下降,杰青项目资助率长期偏低,投入水平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的形势不相匹配。
最近几年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金额及项数均有所增加,但随着我国青年科研队伍持续快速壮大,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仍呈现下降趋势——已由2013年的25.20%降至2022年的17.23%。预计,未来10年每年的博士毕业人数仍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鉴于2022年青年基金项目获资助者中有96.4%具有博士学位,未来10年,青年基金项目申请量仍将持续增加。
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和基金委也出台了一些改革举措。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就对相关资助作出明确部署。
比如,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和应急科技攻关中,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项目数占比不低于45%等。
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用于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展自主研究,有条件的单位支持比例逐步提到不低于年度预算的50%。鼓励各地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种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计划在一些高校进行试点,选拔少数优秀本科生进行资助。对于杰青基金项目,正在计划进行一项改革,探索设立杰青基金延续资助项目。“面对新形势,如果我们设立的评选项目不科学,没有形成良好的评审机制,最优秀的人得不到有效支持,对中国基础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陈昊看来,国家近年来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注越来越多,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政策发布到具体落地,还需要一定时间。而每个高校、科研机构也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细则。他认为,“还是要聚焦到眼前这些能申请的项目,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调整”。
提到国自然申请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积累了两年经验的陈昊建议,最重要还是去加强自身条件,相比去年,他今年就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另外,找资深的老师帮助指导也非常有帮助。
而去年苦于从工程类课题中提炼出基础研究问题的李键则有另一个切身心得:一定要做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东西,提高项目的技术难度,让大家一看就觉得研究的东西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且其他人一时半会儿很难做出同样的东西。
“提高自身技术的门槛,其实还是倚赖背后的大团队,如果想把一套实验装置或实验平台搭起来,光靠青年基金本身的资助肯定不够的,何况我都还没拿到经费。这时就要考虑能否依托以大团队本身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基础,借助团队的资源,看看能否形成一个由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去申请基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键、陈昊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