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大多数人对于经济和未来信心满满,他们会觉得,日本怎么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呢?日本经济怎么可能会萧条呢?没有人提前意识到,因为他们当时忽略了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和深远影响。”9月24日,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青山学院大学特聘教授、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表示,“前车之鉴才能指引未来,中国经济在从高增长向相对缓和增长转型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从2009年起,白川方明就在领导日本央行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沉重打击以及老龄化导致的劳动人口缩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又是互相影响的。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白川方明认为,泡沫破灭,生育意愿降低,而随着劳动人口不断减少,购房的需求也越来越低,“进而影响整个房地产的价格,成为经济复苏的重大负担。”
“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于经济的影响立竿见影,当时日本央行是否迅速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对于那些面临麻烦的银行,给他们重新注资,重新资本化?”白川方明进一步反思道,“日本央行过了八年之后才做了该做的事情。而现在全球各国央行都知道,一旦泡沫破灭,就需要迅速出台干预措施。”
而关于人口结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白川方明结合日本当年的情况,从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
第一点,当年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其实并不是特别快,但由于出生率比较低,所以人口数量本身是在下降的、缩水的。但当时日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是前车之鉴。
第二点,达到劳动年龄人口的供给减少,会间接引起通胀。如果人口缩水了,再加上快速老龄化,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意味着人们对于未来人口增长的预期下降了,而人口不再增长,会影响投资需求。没有足够的劳动人口、没有足够的需求,价格就上不去,日本当年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
第三点则是经济增长放缓过程中的资源分配问题,白川方明表示,自己最痛心疾首、最沮丧的一点,就是没有意识到人口变化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他说:“也许很多人会说,这两个都是独立的自变量,有什么关系?其实,他们是有密切关联的。一方面,如果年长者的数量超过了年轻人的数量,这样一来,只能通过政府投资拉动财政转移才行。日本当时就是这样。换言之,政府的投资生产效率比较低,当然潜在的生产增长和经济增长就低了。而另一方面,在生产率增长放缓之后,如何有效分配资源?如何维护基础设施?任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是当年日本所面对的,也是现在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即将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