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林伯强: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重要一环︱能源思考
2023-12-05 22:27  浏览:3146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增长,退役电池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有望成为未来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循环利用产品之一,其对疏通和优化电动汽车产业链至关重要。但目前该行业还面临着梯次利用场景单一、动力电池回收乱象难止以及产业链整体协调性不足等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财政支持政策在产业技术攻坚阶段的重要作用,助力产业快速突破成本障碍;鼓励探索和拓展退役动力电池在用户侧和电源侧的应用场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充分发挥整车企业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地位,破除回收乱象难题;从长期视角制定长效规制战略方案,避免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市场不稳定问题。

动力电池梯次应用面临的趋势和挑战

在“双碳”目标下,随着电动汽车发展普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将是中国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

一是退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有望成为未来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循环利用产品之一。通常动力电池随着使用次数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的80%即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而被报废,但其仍然具备巨大的再利用潜力。一方面,随着电动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未来势必产生大量的退役动力电池,急须被妥善处理;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下,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单位发电需配备的储能设备量呈现递增趋势。而对退役的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有望出现于诸多储能场景中,并成为未来最具有商业应用潜力的循环产品之一。

二是梯次利用退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助力电动汽车产业链协同优化。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的影响,动力电池制造环节核心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导致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压力增加,并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传导转嫁给下游整车汽车制造企业,导致即使在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其盈利能力不增反降。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可有效减少稀有金属材料在电动汽车外的储能场景中的使用,缓解原材料供应紧张问题。同时,退役动力电池的资源回收,对建立国内动力电池原材料使用内循环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意义。

当然,动力电池梯次应用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动力电池梯次应用场景单一与动力电池退役潮带来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供需矛盾凸显。截至2021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产品的应用以为通信基站提供储能电源为主要应用场景。有限的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尚未给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末端治理提供足够动机。尽管目前已经存在一些新的应用场景,比如应用于低速电动汽车以及与园区光伏系统耦合利用等。但相对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体量而言,梯次利用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有限和单一的应用场景未能刺激足够的市场需求,导致该产业未能形成合理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定价水平,制约潜在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目前动力电池回收乱象难止,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性威胁不容忽视,并成为现阶段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障碍。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和处理过程极易造成污染和安全性事故,为规范市场行为,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意在推动退役动力电池合法合规回流到具备一定资质的回收企业中。但截至目前,大约只有不到30%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流到白名单企业中,大部分退役动力电池通过非正规回收渠道流入到私人运营工坊中。非正规企业的不良竞争正在成为制约合规企业发展的关键障碍。

再次,产业链整体协调性不足,短板明显,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由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产业链不同节点的企业之间尚未形成成熟的利益分配和协同合作的关系,导致产业链各关键节点均存在明显短板因素和制约因素。具体问题包括:缺乏配套的标准、法律法规体系引导和制约上游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行为;不完善的价格体系和不成熟的动力电池再制造技术限制中游再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新型储能技术的开发带来成本快速下降以及性能的提升,导致下游企业更多地选择应用新型储能材料而不是退役的动力电池。总体来看,价格机制的不完善是贯穿上、中、下游,影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之间协作共赢的关键问题。

推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要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由于电动汽车发展的大趋势,推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将成为中国低碳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几点需要得到积极的关注。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支持政策在产业技术攻坚阶段的核心地位。由于目前退役动力电池的拆解、检测和重组等过程仍然依赖大量的人工作业,导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价格过高,与传统储能设备相比,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缺乏成本优势。在产业发展之初,向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产业提供恰当的政府财政补贴可有助于弥补参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相关企业的财务亏损,激励和引导更多的相关企业参与行业发展。另外,为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退役动力电池再生产的相关技术难关,降低产品成本,政府应考虑设立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推动相关技术在安全性能、普遍适用性以及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进步与突破。

二是推动退役动力电池多元化场景应用,着力解决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目前,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场景集中在基站备电,其他场景的实际应用仍然非常有限。在“双碳”目标下,亟须大量的储能设备来解决风电光伏上网消纳问题,这些储能设备目前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氢能等。实际上,退役的动力电池有望可以继续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相耦合,提供储能功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还可以直接应用于消费侧,比如与办公楼宇或家庭系统相结合形成微观综合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参与峰谷分时电价助力业主降低用能成本。政府应当鼓励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终端用户进行新场景、新模式的开发与尝试。

三是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破除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乱象。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涌现出大量“小作坊”企业非法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在带来巨大安全隐患的同时排放大量污染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提出明确了以整车企业进行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地位,但目前来看,制度落实不到位是造成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乱象的主要原因。基于整车企业销售系统,建立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点,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可行的回收渠道,是防止退役动力电池流入非法“小作坊”企业的首要途径。另外,政府部门应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政策企业鼓励“以旧换新”等创新回收模式,提高消费者主动回流退役动力电池的积极性。

四是科学制定长效规制战略方案,应对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目前来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中电动汽车用户拥有更多的主导地位,在决策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导致目前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乱象的一个原因。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阶段性的,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快速扩张,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应用场景有限和没有政策干预的背景下,未来市场可能走向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极端的买方市场下,退役动力电池供大于求引起动力电池回收价格大幅下降。政府部门应预见未来退役动力电池数量激增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市场的影响,积极鼓励开发退役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可用场景,在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避免大幅度市场价格波动以及供需不平衡给交易各方带来不利影响。

(作者系嘉庚创新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发布人:ea6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109827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