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本质上属于补充养老保险范畴,是指个人以政府提供的财政税收支持为基础,以养老资产储备为目的,自愿参加的个人养老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与第一、第二支柱共同组成功能互补、制度完备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改革方向。我国探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已多年,随着《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发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朗,破题在即、呼之欲出。因此,加快研究和布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既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篇大文章,也是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为什么是账户制
从国际经验看,账户制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体系的核心制度安排,也是对接商业保险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所谓账户制,就是设立专门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归集、管理、查询、领取个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资金等。对于个人而言,只有进入专门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费、领取等,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财税支持政策。
账户制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管理效率高。账户制以个人为载体,具有信托性质,可以保障账户下资产的安全性和独立性;也可以随个体进行转移、携带、退出,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便于监管。二是有效扩大参保覆盖面。我国第一、第二支柱均采用账户制,第三支柱采取账户制,有助于促进一、二、三支柱账户互联互通,进而提升参保人的参与率。三是保障了公平性。在账户制下,个人缴费、投资收益、待遇领取一目了然, 既避免了每一笔产品单独计算导致的重复计税,又便于税务部门真实掌握纳税情况,防止税收漏损,保障了税收优惠的公平性。四是促进了创新竞争。通过账户制,税收优惠在账户层面实现,参保人可以自由选择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推出的“合格产品”,反向促进各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吸引参保人。
具体来看,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应包括个人权益信息账户和个人资金账户。前者一般是在人社部门开立,具有唯一性和终身性,用于登记和管理记录个人信息、产品投资信息、资金信息和税务信息等。个人资金账户具备资金账户和投资账户功能,实行封闭运行,与居民身份证或社保卡绑定,具有唯一性。参保人可自主选择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办理开设个人资金账户,通过与人社部门、金融监管平台和税务平台的信息平台交互,实现信息共享。
仅有税延优惠能带动发展吗
财税支持政策是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重要引擎。理论上,财税支持将直接改变个体的成本收益函数,影响参与主体的消费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最终达到长期储蓄、长期投资的目的。据统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8个成员中,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实行财税支持政策的有34个。至于财税支持的方式,包括税收递延和直接补贴两种。前者是指允许参保人在税前列支缴费,并将缴费产生的收益免除投资收益税,而在领取时再向参保人征收个人所得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这种方式。比如,2018年我国参照第二支柱年金的税延政策,开展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后者是指直接给参保人以一定限额的奖励或补贴。最有名的是德国的里斯特养老金计划,对于参加该计划的人,德国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54欧元的基础补贴(已婚夫妇为308欧元)和185欧元至300欧元的子女补贴。
虽然两种方式都起到了激励参保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却是不同。个税递延对高收入人群的激励效果较好,而中低收入者由于收入达不到起征点而无法享受,进而使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直接补贴更多倾向于中低收入者,使得更多人群享受政策红利,有利于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公平性。考虑到2018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数约为6400万人左右,且很多与第二支柱覆盖人群重叠,如果仅仅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实施个税递延,可能起不到提高参与度的效果。因此,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仅仅依靠税延政策是不够的,可以考虑直接补贴和税延优化两种手段配套使用,以适应不同收入阶层:一是采取现有年金EET的模式,允许参保人在一定额度内税前列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投资环节免税,直到退休领取时合并其他收入缴税。二是对中低收入人群采取类似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其建立第三支柱个人账户,逐步积累长期养老储蓄。具体的补贴额度可根据财政状况或者是否拥有第二支柱年金账户综合考虑。最后,要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的转换渠道,并综合考虑税收政策。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有哪些优势
目前我国有8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经历了行业发展的洗礼,占据了我国年金市场受托和投管的半壁江山,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养老保险经营经验,在推动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的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优势和专 业价值。一是具有契合养老特色的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和经验。养老保险资金与年金属于长期资金,其风险意愿和承受能力都较低,投资目标中往往会有较高的绝对收益要求,对投资业绩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均衡性期望非常高。我国年金市场起步较早,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有成熟的年金投资经验,也因此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有独特的理解,更善于把握客户需求。二是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保险的核心功能就是风险管理,因此,养老保险公司普遍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防线和风控执行文化,通过多种防线确保养老金安全和避免损失。这与“养老金是老百姓养命钱”的属性高度相符。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而养老保险公司“踩雷”较少,也说明了其风险识别和处置还比较到位。三是多元客户触达能力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储备。养老保险公司的年金客户具有较强的黏性,养老保险意识也较强, 是天然的个人客户潜在群体。此外,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依托集团内部交叉销售机制,庞大的线下代理人队伍也是其独特优势。四是依托集团资源构建“大养老”生态圈的能力。目前,主要保险集团积极延伸养老保险产业链,初步探索了“养老保险+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社区”的完整服务流程,为养老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了全新平台。五是具有完备的养老金管理牌照优势。养老保险公司是年金市场为数不多同时具备受托、账管和投管三类资格的机构,可以覆盖养老保险的全价值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养老保险服务,提升养老金的管理效率。
养老保险要做哪些准备
一是积极参与账户制建设。账户制是第三支柱的核心。目前,银行业动作较快,走在了保险业的前面。保险业应抓紧与人社部沟通汇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与社保系统、税务系统的对接测试,升级完善自身多媒体客户端,梳理账户开设、缴费、税优产品管理、投资交易、待遇支付、信息披露、反洗钱等业务流程,提高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运营水平。
二是着力打造多样化保险产品体系。围绕长期退休储蓄保障这个根本需求,兼顾风险保障与资产管理功能,全面打造体现本金安全、收益稳定、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等特点的养老保险产品体系。根据参保人不同需求和体验,发挥保险资金善于大类资产配置和非标产品获取的能力优势,开发多种策略、多样化的第三支柱“合格产品”。在现有基础上,及时开发安全性高、保障性强、长期领取或终身领取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长期探索开发与“人保康养小镇”“长者生命服务链”相对接的个人养老保险产品。
三是深度打磨专业化养老保险投资能力。坚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制定与个人养老金投资风格和理念相契合、以长期考核为导向的投资及研究人员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搭建基本面研究为核心、传统投资和量化投资相结合的投资研究体系。围绕投前、投中、投后各阶段,将投研、信评、风控、投后管理等关键流程标准化、系统化,提升金融科技的智能化应用,提高长期投资水平。
四是着力提高养老保险咨询服务能力。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熟悉个人养老保险政策法规、精通养老保险方案和运营管理模式设计、掌握投资分析的复合型养老规划咨询师队伍,协助客户制定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立足客户全生命周期,开发咨询支持工具,分模块、分类别制定养老规划模板,实现智能化和定制化输出。根据客户的年龄、所处行业、家庭结构、资产状况、退休期望等特征,构建全生命周期个人客户模型。提升交叉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