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冷梅雨刚走,“散装”热梅雨又来了?这算啥!有的雨可能下了上百万年……
2023-07-06 12:43  浏览:1920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最近上海、南京、武汉、合肥等地的天气在阴天、雨天之间随机切换,“散装”的雨水搭配上没完没了的高温,室外简直就像一个大蒸笼。


好消息是“冷梅雨”已经过去,不过,就在今天,“热梅雨”又要上线了,可以预见的是,闷热粘的感觉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http://www.nmc.cn/

什么是梅雨?

梅雨是指初夏时期从我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续阴雨。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

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度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

因为这一时节正值江南地区的梅子成熟变黄,所以被称为“梅雨”或“黄梅雨”。当然,由于连绵不绝的雨水导致湿度增加,此时温度也较前期有所上升,高温高湿容易使物品发霉,民间还有“霉雨”的说法。


其实,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季是我国季风性降水最为显著的季节。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在降水最为集中的夏季,主雨带主要由东亚夏季风主导。

通常情况下,6月上旬末尾,随着东亚夏季风北推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就是我们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听到的“副高”)北跳,主雨带便会推进到江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也就随之拉开帷幕。

在冷暖空气接近一个月的相互对峙的过程中,稳定的降雨带便会形成,这条降雨带南北通常有二三百公里左右的宽度,东西却长达二千公里左右,从我国跨海一直能延伸到日本。


在气象学上,有一套针对于梅雨的《梅雨监测指标》。对于江淮一带而言,每年的梅雨期一般是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

上海地区1951年以来历史上的梅雨入梅最早为5月25日(1995年、2016年),最晚为6月26日(2005年),出梅最早为6月23日(1988年),最晚为8月4日(1993年)。梅雨季时间最短为13天(1988年),最长为59天(1954年)。

其实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水, 也与当时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持续时间较长、梅雨期所带来的降雨强度强、范围广等密不可分。


都是季风惹的祸?

季风(Monsoon)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中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因此中国的降水在地理空间上呈现“由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递减”的特征。在中国,南方地区雨季为4-9月,北方地区雨季为7-8月,也就是俗称的“七下八上”。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这种雨水相对集中的多雨季节就是“雨季”。中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明显的国家,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较大。雨季常常会出现大雨和暴雨,降水量甚至约占年总量的70%。如此多的降水,当然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所以雨季也被称为汛期。


http://www.ditu.cn/

对于东亚地区而言,雨季出现的时间与东南季风的北移保持一致,5月份东南季风主要影响华南地区,6月上中旬开始影响江南地区,6月下旬到7月上旬则推进到长江流域,以及韩国南部到日本中南部。

到了7月上中旬东南季风会进一步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和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这些区域会相继进入雨季。8月之后,东南季风会开始南撤,到了10月份则会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从东亚大陆地退出而退出。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除了东南季风之外,季风中不能不提的还有盛行于南亚和东南亚的西南季风,即印度季风。

每年夏季,来源于南半球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穿越赤道后,会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转向西南方向,并在途径热带海洋时携带大量水汽,为南亚和东南亚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长时间的雨季。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有时候,西南季风甚至会在几天之内向南亚北部推进上千公里,出现季风爆发现象。有些时节,西南季风也能穿越东南亚腹地,甚至深入到我国的长江流域。


https://gallery.windy.com/

草原上的雨季

既然说到雨季,你一定还想起纪录片中的非洲大草原也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没错,对于很多自然纪录片的首选拍摄地——东非草原而言,雨季旱季的交替,是永远不过时的拍摄主题。


而这里的雨季旱季之分,其实也是伴随着风向的转变,在不同区域随时间变换的。对于生活在草原上的那些动物,哪里有雨水,哪里就有青草,所以逐水草而居的它们也就不断处于大迁徙的过程之中。


以角马和斑马为代表的它们,会在位于北部的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和南部的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Serengeti National Park)之间进行顺时针迁徙。


https://wilkinson-tours.com/

如果雨一直下……

对于动物们而言,持续的雨水带来的可不是烦恼,而是生存的希望。但如果下雨的时间再长一些呢?动物们还能够忍受得了吗?你还真别说,在地球历史上,可能还真出现过漫长的降雨时期,这就是著名的卡尼期洪积事件(Carnian Pluvial Episode)。


卡尼期的雨

https://scx1.b-cdn.net/

卡尼期(Carnian Age)是中生代三叠纪晚三叠世的第一个时期,时间跨度是距今2.37-2.27亿年,也就是1000万年。而卡尼期洪积事件则横跨了2.34-2.32亿年,也就是200万年。这是一段异常湿润的时期,以致于有些说法将其渲染为200万年全球都在连绵不绝地下雨。


当时的地球海陆分布

https://www.geologypage.com/

雨多是一回事,但联想一下我们如今,即使是梅雨期,毕竟也有不下雨的时候。所以,卡尼期洪积事件,只能说是在长达200万年的时间里,地球上的许多地区都经历着一段雨多晴少的日子。

对于这次地质事件出现的原因,有研究认为是板块漂移所致,也有研究认为是巨大的火山爆发。不过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样的湿润气候与卡尼期之前的三叠纪气候迥然不同,当然也就导致了原先适应着整合一块的盘古大陆干燥气候的物种出现大量灭绝的情况,最终演变为三叠纪晚期的物种灭绝事件——这就是历史出现的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http://www.sepmstrata.org/

这次大灭绝使得原先陆地上占据统治优势的的各种鳄类以及合弓纲(Synapsid)动物遭受了重创,而之前就已经产生但始终不愠不火的恐龙们则在这次大灭绝中,一举登上王座,成为陆地的统治者。

值得一提的是,合弓纲的一些后裔自此开始在恐龙的阴影下生活,直到距今6600万年前的第五次大灭绝后,作为真正的哺乳动物重新统治世界,再到最后距今20万年前,诞生了我们——真正被称为智人的这个物种。


历史上的五次大灭绝事件和我们所处的“第六次大灭绝事件”

https://eos.org/

不过,话说回来,在地球历史上还真出现过数百数千年没停过的雨,这便是地球诞生之初,伴随着早期环境逐渐冷却,大气中水分转化为雨水,最终落下形成海洋的故事。

最终,伴随着“热汤”一般的海洋继续降温,生命在距今35亿年前左右终于粉墨登场。所以,追根溯源,雨一直下,才有了生命,最终才有了如今的我们。


早期地球的降雨形成了海洋

https://www.cosmographica.com/

所以,即使是梅雨季节,也不要过分忧愁,别被雨水拉低了情绪,毕竟待到出梅之后的酷暑暴晒来临之时,你可能又盼着下雨了。正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022年6月29日上海雨后的双彩虹

人民图片网


供图:何鑫

科学审核:徐建中 原上海市气象学会气象科普委员会主任

编辑:幺幺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编辑:小范

1.2.

3.

4.

5.

6.

7.

8.

9.

10.


发布人:3f1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 涟漪
  • 2023-07-06浏览:6540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