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一直以来,预防为主都是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主题第6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与成效。10年来,我国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宣传力度越来越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形式内容越来越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精准化发展趋势,帮助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树立了健康观念,掌握了健康知识和技能。这提示,我国的健康教育已经在提高知晓率方面卓有成效,接下来,就是要打好健康教育“下半场”,重点推进健康行为的实施、健康习惯的养成,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行转化率,从而真正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行转化率,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在深化健康教育尤其是促进健康教育的行为转化上多推务实举措。
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行转化率,需要医务人员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多做临床观察总结,多从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角度想办法、出主意。同时,媒体要发挥好宣传作用,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科学、靠谱的声音,去伪存真,力求让民众学得会、用得上健康知识。
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行转化率,更需要动员各部门力量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加强监督反馈,实实在在地为健康行为的实施和健康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例如,防控“小眼镜”,不能仅限于向孩子、家长和老师宣传爱眼护眼知识,更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室布局、照明设计、保障户外活动时间等方面更上心,不打折扣地落实相关要求。关爱老年人,应该针对老年健康安全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多出台举措,如促进防跌倒设施入户更加普及等。
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行转化率,最终需要每个人都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点滴好习惯做起,强身健体,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有更多人知行合一,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文:崔芳(媒体人)
编辑:于梦非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