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爱看电影的,尤其是老电影,更喜欢战争类,反特类,这些老电影,陪着我走过童年,曾给我带来无穷的欢乐,真的是百看不厌。
现在看电影多方便啊!随时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能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可每想到自己的童年时期,四十多年前,那时想看一部电影得有多难啊!
一年也看不了十部电影,但现在回想起那些电影,最初看时的情景依然能非常清晰的展现在眼前,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故事,每一部电影都对自己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我还记得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地道战》,当时还没有上学,印象很模糊了,听说晚上村里要放电影,三叔是村里的干部,当公社放映队到村里时,还是下午时分,时间尚早,就在大队部里的墙上放映了一遍,我算是看了一生记忆中的第一部电影,晚上究竟又去看了没有,现在不记得了。
上学后,给我印象深刻的两部电影是《洪湖赤卫队》和《激战无名川》,大概是三年级时,我的班级是在一座楼上,青石楼梯,两边也没有栏杆,只有一间屋子。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一二年级时难道没看过?反正是没有清晰的印象了。
若前一天晚上看了电影,第二天到学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互相述说电影的内容。几个学生围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那种兴奋,那种满足,简直比自己是电影中的演员还要激动。韩英、李闯的名字也印入每个孩子的心中,其中一个还去黑板上写了字,因为只知其名,识字又不多,竟把韩英写成“寒英”,这些事,我现在仍然记得清清楚楚。《激战无名川》中,志愿军战士为迷惑敌人的飞机,晚上故意在空旷处燃起火把,吸引敌人的飞机投下炸弹,而他们却在黑暗处修建被敌人炸毁的桥梁;还有位战士喝了几口酒后,下到冰冷的水里把钢梁拴住,再拽上来。
兴许是那时看一部电影非常难,非常少,因此,只要看过的,便很难忘却。记得有一次放电影,不料晚上却下起雨,但这难得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乡亲们来时谁也没有拿防雨设备啊!电影机倒是给保护起来了,一把黄色的大伞撑起来,就遮盖得严严实实,而乡亲们呢!没一个人动一动的,就在那雨中,任凭那雨由小到大,通过射向影幕的光柱,能看到闪亮的雨线。那晚放映的是京剧《白娘子》,尽管那晚是至今想来电影内容最模糊的一部,但雨中看电影却是最难忘的一回。
那个时候,如果村里晚上放电影,孩子们是最为盼望的,有的可能是消息灵通,中午就知道了,下午到学校就告诉同学,很短时间,人人就都知道了,整个下午,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亢奋的,恨不得马上就放学,急切盼望夜晚的到来。
等到铃声一响,学生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大声呼喊着都跑到戏院去了。我村是个大村子,当时就有三千多口人,村里有个戏院,实际就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坐南朝北有个大舞台,舞台四周有好多水泥电线杆,那幕布就挂在电线杆中间,白色幕布周围是黑色的边,四角被扽的紧紧的。平时是为放电影,过年时,则是唱大戏,整个舞台的搭建就靠那些电线杆。
地面是泥土的,散乱着好多拳头般大,或者更小的石头,一群孩子便用石头,一颗挨一颗,摆成一个个方形,算是自己占的一块地盘,为晚上看电影的家人准备个好的位置。
夜幕渐渐降临,搭幕布的正在抓紧时间工作,已开始有大人搬着凳子,陆陆续续来到戏院。对于看电影,大人们又何尝不是心情无比愉快呢!只是他们隐藏在内心,不像孩子一样显露在外罢了。
天已经黑了,放映处的电灯早亮起来,这时,是最热闹的时候,戏院已聚集了一两千人,人们大多已经坐下,等着电影开始放映,有的家人刚来,在黑暗中找不到自家人在哪里?你一声我一声的叫着,这边喊“二妞”,那边喊“三旦”,找到的,就从已坐满人的地方寻出一条路来,如果碰着了人,还得忍受别人一声嘟嘟囔囔、含混不清的骂声,人群外,还有一些好动的孩子在到处乱跑,因为这样的夜晚真是难得,他们要尽情的玩儿。
只到放映员通过麦克风说:全体社员们,请安静了!咱们的电影马上就要开始放映,今天的电影是《战斗里成长》和《突破乌江》。
孩子们便一声欢呼!随即,电影开始播放,整个戏院安静下来,只有电影机发出的“嘶嘶”声和影片中的声音在空旷的戏院响着。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记忆中留下了这些电影的名字。《长空雄鹰》《长空比翼》《上甘岭》《打击侵略者》《地雷战》《闪闪的红星》《兵临城下》《雪山泪》《农奴》《丫丫》《白毛女》《地下尘兵》《奸细》《诱捕之后》《东港谍影》《跟踪追击》《小兵张嘎》《秘密图纸》《神圣的使命》《徐秋影案件》《济南战役》《挺进中原》《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羊城暗哨》《英雄虎胆》《苏小三》《特高课在行动》《保密局的枪声》《405谋杀案》《苦恼人的笑》《决裂》《红色娘子军》《海霞》《神秘的大佛》《黑三角》《白莲花》《拔哥的故事》《大刀记》《苦菜花》《山菊花》《小花》《从奴隶到将军》《蓝色档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啊!摇篮》《祖国啊 母亲》《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自豪吧 母亲》《不该凋谢的玫瑰》《三进山城》《冰山上的来客》《红雨》《月亮湾的笑声》《今天我休息》《锦上添花》《红日》《狼牙山五壮士》《扑不灭的火焰》《花好月圆》《李二嫂改嫁》。
除这些电影外,偶然也会看到动画片,比如《大闹天宫》《渔童》《西瓜炮》,神魔电影呢?就只记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了。
其实,在那时候,一个晚上放两部影片是很少的;但最使人心焦的是跑片,就是两个村子放映一部影片;若是第一个放映还好,若是第二个,还得等。一部电影拷贝一般是三盘,在一个村子放完后,马上就得送到第二个村子,实际不是送,而是得自己村派人去拿。那时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又是晚上,去拿拷贝的人是非常辛苦的,又不能等人家全部放完再一块儿拿回来,是放完一盘拿回一盘,因此,一个晚上得跑至少三个来回,拿回来后,还得倒片,这一切都得时间。戏院的人们只能遵从一个字——等,有的等不及,就回去不看了,成年人嘛!明天还有要做的活儿呢!熬不得夜;而孩子们是断不会回去的,哪怕再晚也要等。
还有担心的就是怕停电,如果知道晚上要放电影,首先关心的就是有没有电;所幸的是,放映队自带有发电机,如果村里没电,是不会耽误看电影的。现在还记得在散场之后,跟随着人们走出戏院,路过发电机旁,听着发电机“嗡嗡”的响着,空气中飘来汽油的味道,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稍大些时,如果听到邻村有电影,就会早早吃过晚饭,与几个伙伴商议,一块儿去邻村看。这件事,对母亲是保密的,绝对不能让她知道,只到看完回来,有时已是十点,心想哪怕挨一顿打也是值得的,但母亲从未打过我,也许是我向来听话,又是偶然几次,也没出意外,她便也放心了。去邻村看的电影,我也仍然清楚的记得,有:《无名岛》《尤三姐》《烈火中永生》《地下航线》《杨门女将》《战上海》《等到满山红叶时》《御马外传》《乔老爷上轿》。
还有一次,一个晚上竟然跑了两个村子,才看到电影。记得是三爷家里有事,白天办完事后。晚上,一大家子十几个弟兄聚在一起,其中我最小,不知谁说的邻村井湾放电影,我们就去了,他们都是我的哥哥;走到村口时,碰到两个熟人,说这村没有电影,李家岗才有,我们就又掉头向东,从少有人走的河沟里穿过,因地上都是石头,大晚上的,根本看不请,我还跌了两跤。不过,那次倒也没有白跑,还没到村里,就已听到电影中的对话了,走到戏院,我们站在人群的后面,总算是看到电影了。那晚是两部:《山寨火种》《东进序曲》。一个晚上,走了十几里路,看了两部电影,也觉得很值了。
本村如果有电影,自己肯定不会错过的,但邻村放映有时不知道,等第二天到学校后,听别的同学在眉飞色舞的讲着:杨家庄放电影了,是《侦察兵》。自己听了,便觉得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那后悔呀!几天之内,干什么都没有心情。《智取华山》《铁甲008》,就是听别人说的,自己没有看到,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同回味电影内容,该是多么的失落呀!
关于外国电影,自然是很少的,依稀记得有苏联电影《LN在1918》,巴基斯坦电影《永恒的爱情》《田园情侣》,印度电影《大篷车》。
到初三时,对电影的那种急切盼望的心情渐渐消失了,不知是因为学习紧张还是什么的,村里放电影,有时竟不去看。过后,听人说起,也再没听到过能引发自己兴趣的电影。这或许也意味着,我的童年结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