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公文用典83|大势篇:文化维度(7)
2023-08-10 00:36  浏览:477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公文用典的“大势篇”: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势,切入宏观场景,以典说“势”,体现典故经世致用的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样五个维度。

13.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范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凡学问中人,对于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诸文字、晓之世人,一向是十分看重的。(选自2006年5月12日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学术“注水”的忧思》)








【典故出处】

语出唐朝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事业, 其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心里明白。

【典故解读】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深远,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偶题》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传承发展以及诗歌创作的思考和见解。

诗歌开篇就写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一饱含哲理的名句,表达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地位和作用的独特理解: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大事情,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清楚;历代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又怎么会空有虚名呢?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诗句,常用来表达文章创作一直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创作者唯有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才能让文章传之后世,自己也能立身扬名。

【范文赏析】

人民日报这篇署名文章针对当前学术“注水”现象,提出这是一种亟须消除的学术“公害”,倡导和弘扬优良学风与文风。文章的开篇首句就引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诗句,强调文章是要见诸文字、晓之世人,自古以来凡是学者都十分看重文章的思想观点,当前学术“注水”现象不能不让人忧思。








14.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

【范文】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善于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力量,向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经典作品有原理体现、有思想浓缩、有实践指南,品读经典,是我们获得精神给养、激发奋斗自觉的重要途径。(选自2015年7月9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重温经典锻造更坚强的党性》)








【典故出处】

语出三国时期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视听》,“故为政之道,务於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关键在于多听。

【典故解读】

《便宜十六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所著的一部兵法,这部兵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治军的原则,其中《视听篇》主要论述了当政者在治理国家中,应当重视了解下情,善于倾听来自下属和百姓的意见。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这段话提出为政之道在于多听,唯有如此,君主才能够倾听、辨察和采纳群臣甚至普通百姓的意见,这样一来,天下万物都会成为君主的眼睛,世间众多声音都会成为君主的耳朵,如此,君主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为政之道,务于多闻”这句典故,可以用来强调领导干部多听多闻、广泛获取信息对于提高工作决策的重要性,要求领导干部多多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广开言路,广泛了解各种情况和信息,实现科学治理和科学决策。

【范文赏析】

人民日报这篇评论员文章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文中引用典故“为政之道,务于多闻”,就是从“多闻”的角度,来强调多读书对于领导干部提升从政能力的重要意义,从经典著作中获得精神给养、激发奋斗自觉。







发布人:739e****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