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中国人饮食不可或缺的食品
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几乎每个地方的特色美食中都有那么一碗面,延吉冷面、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台湾云吞海鲜面……
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想到家的味道。如果您让咱北京人数数这四九城儿的美食,不出三样就能说到“老北京炸酱面”。
说到老北京炸酱面,主角儿当然是这面条。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便了,都是买挂面、切面。在我的记忆里,最地道的炸酱面还是姥姥手擀的“杂面条”。现在提倡多吃“二米饭”(大米和其他杂粮一起蒸制),以增加粗杂粮的摄入,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两样杂面”。
这杂面条是由小麦粉和玉米面和面而成。如果爱吃有咬劲儿的面条,就多放些玉米面,冷水和面后要省面两三次。再配上姥姥的大擀面杖来来回回地擀上几遍,那面条别提多劲道儿了。
面条下锅后,麦香夹杂着玉米香;盛到碗里,又似洒金的丝绸飘带;吃到嘴里,咬劲十足,美容健齿。
杂粮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补充了精面的缺失,营养到位。粗细粮搭配的杂面条有效降低了血糖生成指数,用姥姥的话就是“扛饿”。每每吃姥姥家的炸酱面时,我都会边吃边说:“绝了”!
炸酱是老北京炸酱面的灵魂。很多人认为炸酱是高温油炸出来的,不健康。其实不然,按照做法我倒觉得符合现代“低温烹饪”的健康要求,是“炖”酱或者“熬”酱。
姥姥炸酱时,煸炒葱花、姜丝和五花肉丁的油量与炒菜时相差无几。但是最终让炸酱香而不腻、咸鲜适口的秘诀是耐心。先将黄豆酱和甜面酱调制成混合酱汁,放入煸炒好五花肉的锅内,开锅改为文火慢炖。这时除了耐心外,糖、盐等调料一律不需要,30分钟后,炸酱出锅,撒上葱花即可。
您可能会问不放糖、盐吗?因为黄豆酱和甜面酱中已经有盐和糖了,如果再放,很容易摄入过多,毕竟我们建议每日食盐的摄入量≤5g,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g。为了健康,我们还是清淡饮食吧。
当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烹饪,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捷径的方法。您可以在炸酱前,先将调好的混合酱汁上锅蒸熟,然后再放入锅中急火快炒,这样做好的炸酱也是不错的。感兴趣的您不放试试。
面码儿是老北京炸酱面的配角儿。您别小看这配角儿的作用,这里面大有讲究。“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焯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这顺口溜还没念完,这哈喇子就快下掉来了。
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虽然面只有一小碗,但是七碟八碗全是面码儿,这里面包括:青豆、黄瓜、白菜、豆芽、香椿、芹菜、心里美萝卜、菠菜、香菜、黄豆、青蒜.....这七七八八一数不仅一年四季,还五颜六色。食材多是生食或者焯水,做法简单却保留了时蔬的原本味道,同时还兼顾了健康。
在面馆里,小二儿给您的面放面码儿时,手法极快,面码儿飞入大碗的时候小蝶叮当作响,这就是吃老北京炸酱面的范儿。一碗面,半碗菜,轻轻松松就满足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的要求,完成“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的推荐也不是难事,而且这深色蔬菜的种类也不会少。
老北京炸酱面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正像北京人看似慵懒、随性,其实充满着想象力和实干力。红墙碧瓦下,胡同旮旯里,北京人用心、用情地延续着这碗炸酱面的味道,而我们也吃着这碗面让日子过得更加有味儿。
供稿:营养与食品卫生科 李明颖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