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新闻能见度 | 清涧县里的“土根”们
2023-04-12 14:17  浏览:3483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定点帮扶县,脱贫攻坚胜利后,一群人仍在这里坚守。

他们当中,既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医务人员,也有外来开展帮扶的干部、专家。他们犹如随处可见的山桃树,即使沙尘来袭,仍紧紧扎根于脚下的土地,给黄褐色的高原增添着尽可能多的亮丽。对生活的环境、脚下的土地,他们没有发出抱怨,而是力求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以此探寻新时代奋斗的真谛。

县,是我国的行政区划之一,对县域内的人而言,也可称之为家园。近期,多份国家层面发布的文件屡屡提到县域这个词。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潮流面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着力点应当落在县域范围。或许,我们可亲切地将坚守在这里的人们称为“土根”,有他们在,一方家园就安。

近日,健康报调研组来到这片黄土高原的腹地,与这群“土根”一起,沿着曲折的黄土路,走进居民家里。

01

坚守

每天,起床,拉开办公室中间的布帘,清涧县下二十里铺镇双庙河卫生院院长王艳的眼前就是自己的“办公区”。从办公室窗户往外看,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猎猎飘扬。

一座高耸的大山,为红旗提供了背景墙。山体陡峭,零星的树木和草丛点缀着山坡,几株迎春开放的山桃树,影影绰绰,给枯黄色的景致,增添了几抹粉红。

卫生院至今仍保留着上世纪50年代挖的15孔窑洞,后来又因为业务、生活的需要,在窑洞上面加盖了一层房屋。地处深山当中,王艳与同事们就把卫生院当家,白天工作,晚上住宿。


患者走出双庙河卫生院诊室


“对工作没有什么不满的,相反,经常觉得自己很幸福。”王艳在2022年担任卫生院院长后,对自己和同事要求很严,不仅卫生院周边的环境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身上的白大褂也要经常换洗,以时刻保持洁净的色调。

红色的布帘在窑洞的门口不时飘起,门口挂着“内科”“儿科”“妇保室”等标识。前来就诊的患者掀帘进进出出或排成一队在药房的窗口外等着取药。在内科诊室,中医韩建峰正在给一位高血压患者开药。“这里方便,离家近。”等在一旁的患者说,当天是赶集日,溜达着就过来了。

卫生院坐落在半山腰,山脚下是一条处于枯水期的河流,河流两旁错落着民居、商店以及原来的乡政府。多年前,在“撤乡并镇”改革中,双庙河乡被并入下二十里铺镇;然而,由于周边乡村人口仍多,卫生院被保留了下来,从此名字里少了一个“乡”字。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传递到这里,一批统一式样的商铺也临街建设了起来,正处于装修的阶段,将在未来成为展示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窗口。


每当晚饭后,王艳与同事们结伴散步时,就能看到这里一点一点的变化。2022年,卫生院实现了“用水自由”,让整个卫生院处于“喜大普奔”的状态。此前所依赖的老水井,由于水位下降,已经打不出多少水,在政府的帮助下,卫生院用水管接通了另一处水源地,结束了用油桶运水、人力搬运的历史。这也就解决了洗澡用水的问题,提升了卫生院员工的幸福感。他们扎根深山,就是为周边1万多名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正在老去甚至经历深度老龄化的乡村,给基层医务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其加深了对自身工作意义的理解。“前不久,接到一个电话,有老人疑似得了急性肠胃炎,要求上门看看。”王艳回忆,到居民家里后,看到一位老人躺在炕上动弹不得,另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在炕边做饭,“两个人都80多岁了,孩子都在外地工作,现在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特别突出”。

“现在的患者基本都是老年人,身体基本都有各种疾病。”王艳为此总结出一条经验:出诊不要问老年人得了什么病,要问身体哪里不舒服,不然对方会说很长时间,又说不到点上。

02

等待

清涧县地处黄土高原,平坦的水泥路弯弯曲曲在经历风蚀雨刷后的沟壑中盘旋。坐在行驶的车上,路两侧不时闪过几孔老窑洞以及融入山体色调的低矮砖瓦房。有些看着早已废弃,有些院子门口还贴着红艳艳的春联,里面可能还住着老人。

两头毛色光亮的牛静静地站在牛栏内,它们眼前是一垛用木栏围起来的玉米。“这些玉米是给牛吃的。”在下二十里铺镇韩家硷村,70岁的苏阳和71岁的老伴韩菊花相依为伴,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年耕种着1亩多土豆、1亩多玉米,每月领取着近300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子原本安详平和,不料两年前韩菊花意外摔倒,导致右脚脚踝处骨折。

“她还有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每天就是在炕上躺着。我还要种地、喂牛、做饭,这些够忙的了。”苏阳说,出院不久,韩菊花的伤处就浮肿起来。

村医李世有知道他们的状况,就经常挎着巡诊箱、骑着摩托车前来随访。从2018年开始,李世有每季度就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里记录着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以及查体、开药、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我经常劝他们,把孩子喊回家里,带着老人到县里,把腿脚的问题再看一看。每次老人都答应得好好的,但每次还是老样子。”李世有分析,两位老人的4位子女分别在县城和外地工作生活,“这些子女也四五十岁了,各自也都忙碌。因此,老人一直都不愿麻烦他们。”


村医李世有到居民家随访

子女已奔向更为繁华的地方,自己则坚定地为孩子们守护着家园,这是许多清涧县老人当前的生活状态。随着体力渐衰、皮肤上的岁月沟壑渐深,基层医务人员也成为他们最可依赖的人。“几个月前,我听到对面山坡有人喊了一嗓子,赶紧跑过去看看。”在宽州镇加家圪台中心村卫生室,村医贺海文回忆,她跑过去发现,81岁的老人贺海荣晕倒在一堆柴垛上,一旁83岁的老伴慌慌张张,“老人家不会用电话,幸亏喊了一嗓子”。

贺海文在给老人简单处置后,赶紧叫来了“120”救护车。后经诊断,老人是因为重度营养不良而晕倒,住院几天后就回家了。“老人家里条件还行,肯定不是因为吃不上饭。大儿子在外面‘收麦’,给一些钱,老人家就够花了。”加家圪台村支书加军成介绍,村子名义上有户籍人口上千人,实际真正留下来的居民就400多人,“这些人基本都是老人,自己辛苦惯了,简朴的习惯更是没丢”。


村医贺海文在进户为当地村民查体

记者采访当天,恰逢贺海文再次随访贺海荣的日子。贺海文沿着一条黄土路下坡,跨过还覆盖残冰的河沟,上坡,气喘吁吁,还未站定就看到拄着拐杖挪动脚步的贺海荣手里正抓着一把枯柴,手背的皮肤也如枯柴一般皲裂。跟着来到贺海荣家的院子,他的老伴棉衣上插着针线。“平时就缝缝补补,拆洗被褥。”老伴说,贺海荣以前比较挑食,肉也不吃,鸡蛋也不吃,平时就喜欢捡些柴枝,上次晕倒之后,医生一直念叨加强营养,也就多少吃一些了。

这个院子有4孔窗户擦得明亮的窑洞,外面挂着太阳能夜灯,里面沙发、床褥收拾得整整齐齐,分别是两位老人给4个子女看守着的家。“逢年过节,他们回来都有住处了。”老人说。

03

提升

沙尘来袭,原本湛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在清涧县城,当地人抬头望望天,多是相互感叹这样天气已经少见。这几年,清涧县持续面临人口外流的形势,青壮年、儿童从乡村聚集到县城,而后分流到榆林市、延安市、西安市乃至更远的地方。为此,当地政府上马了一系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力图留住人口,赶上乡村振兴的火车。在彷徨与希望反复交织的生活中,稳固提升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给当地人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在清涧县人民医院肠胃镜室,本院医生惠永艳正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助医生王鹏的指导下,给一位老人开展肠镜检查。他紧盯显示屏上的肠道实时影像,小心翼翼地推动着内窥镜头往前移动,每到肠道转弯处都会静止一会儿,注意老人是否发出不适的声音。王鹏在一旁观看,随时提示可能出现肠道息肉的地方。

“有了专家指导,现在如果发现息肉,就可以在肠镜下开展切除术。”检查完成之后,惠永艳介绍,在2017年之前,清涧县人民医院没有胃肠镜检查项目,那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下腹疼痛、慢性腹泻等症状的患者只能去县外求医。2017年,外地进修归来的惠永艳施行了第一例胃镜检查;2021年,再次进修归来的惠永艳开展了第一例肠镜检查。两次检查均是清涧县的“第一次”,推动了医疗能力的跃进。


在清涧县人民医院,医生与患者交流

“胃肠镜检查对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生而言,早已司空见惯。”惠永艳说,但对县里的医生而言却有厚重的成就感。比如,每年开展300多例胃镜检查、100多例肠镜检查,从中都能发现一些早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少花钱,老百姓的日子才不至于被疾病压垮。

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潮流面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着力点应当落在县域范围。某种意义上,一个县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挺起的就是老百姓安稳生活的脊梁。透过办公室窗户,清涧县人民医院院长陈向波每天都关注着新住院大楼建设进展。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门窗装配、墙壁粉刷、水电线路接通等点滴的进展,正填充着陈向波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心中愿景。

时值流感高发时节,医院原有的200多张床位已经不敷患者使用,在内科、外科、神经内科均出现了加床的现象。“我们的科室设置还是比较‘大’,今后要往更‘小’的方向发展。”陈向波规划,等新住院楼建成后,要将传统的大科室进一步细化发展出更多的亚专业科室,比如内科可以分出内分泌、血液病、风湿与临床免疫等科室,以更专业的能力来提供疾病治疗保障。

2019年,作为榆林市有名的骨科专家,陈向波决然向所在的市级医院打了辞职报告,回到清涧县人民医院担任管理职务。至今,陈向波仍记得辞职报告里的这句话:为了更好干好对口支援工作。

在清涧县人民医院的这几年,陈向波感觉自己专业上确实在“吃老本”,但带过来的技术也确实提升了县医院的医疗能力。“比如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医院在周边地区已经小有名气。”陈向波特意举例,前不久一位多家大医院都觉得无法手术的患者,在清涧县顺利接受了髋关节置换,这个案例让同行一片惊叹。

04

发展

每一点进步,在给陈向波带来幸福感的同时,还能够持久回味,其中不全是甜蜜。

一台外界捐助的大型64排CT还未开箱,摆放在门诊大厅的显眼位置;新建的血液透析室满负荷运转,维持着全县40多位透析患者的生命;地下一层的影像科内,一场由医务人员轮流授课的业务研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

多年来,清涧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有着加强学习、提升学历的好传统。“有时候,挺害怕他们学习的;一旦考上研究生,基本也就不回来了。”清涧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刘万成坦言,陈向波是这几年唯一回流到清涧县人民医院的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多年来,各级政府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投入一直保持热度,医疗短板在一块块补上。这几年,招聘回来很多医务人员,却也面临医务人员难以扎下根来的遗憾。

“既有地方吸引力弱的原因,也有待遇保障难以跟上的因素。”陈向波屡屡向县委组织部建议,拿出留住人才的硬措施。然而,清涧县财政是需要转移支付的“吃饭财政”;谁都明白,要想强卫生健康,离不开经济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的挂职干部、清涧县副县长成义已在当地近两年了。他在县人民医院各个科室蹲过点,跑过大大小小的卫生院、卫生室;也当过“天线”,争取到国家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互联网﹢健康帮扶”、特色医院文化建设项目等诸多项目资金落地;同时,干了许多跟医疗卫生看似无关的工作。

“对接供销总社新合作集团,持续推动县农产品集采中心项目开展;举办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家政育婴等实用技能培训……”成义历数着“加油木兰”“无陷未来”等公益项目。他也回想起,为了让清涧县的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赴北京、陕西西安等地,向经销商和医疗机构推荐黑毛土猪、红枣、杂粮等产品,主打的是绿色、健康。随着挂职干部一批批的接力,清涧县的特色农产品也渐渐在外收获了声誉。

2020年8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捐赠给清涧县人民医院的一台1.5T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投入使用。与之配套,榆林市第二医院派出支援专家帮扶诊断的机制建立了起来。“这就像清涧县整体情况一样,脱贫攻坚胜利后,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力紧张,产业振兴任重道远,需要继续从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精准帮扶。”成义说。

唤醒沉睡的土地,激活振兴的春水。当前,正是清涧县山桃花开得烂漫之时。在送别前来调研的成义时,王艳不经意提了一句:“能不能请县里帮着协调再配备一台仪器?”

成义站住,转头问王艳:“需要什么仪器?”

王艳的眼中放出光芒:“就是那种血液生化仪,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和各种酶的。有这个设备,村民也就不用大老远跑到县城里去。我们保证,有了仪器之后,一定自己负责维护好、使用好。”

成义拿出手机,记下了这条需求信息。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记者 孙伟 闫龑 段梦兰

图:闫龑 段梦兰

编辑: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发布人:6aba****    IP:101.229.3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