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同样是初学者,为什么拉小提琴像锯木头,弹古筝却很正常?
2025-04-16 10:28  浏览:140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最近,邻居家小孩报了个小提琴班,在家练习的时候,经常会传来一阵阵的锯木头声,有时甚至像尖叫鸡的声音。

我家小孩今年也刚开始学古筝,虽然有时候跟不上旋律,但似乎声音本身并不难听。

为什么同样是初学者,会有这么明显的区别呢?难道是我对自家娃有滤镜吗?

是噪音还是动人的声音?关键看泛音

大家应该都知道,声音来自于物体的振动。比如下图中的音叉,只有让它振动才能发出声音。音叉的振动会带动附近空气的振动,从而在空气中扩散开来,当扩散到人耳时就被听到了。这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扔了一颗石头,然后水的波纹往外扩散开来一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音叉的振动

图源:摄图网

所以,声音可以用波来表示,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和振动的快慢决定了不同的声音。振幅 (A0) 越大,代表着声音响度越高,也就是声音越大。周期 (T) 越短,表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所以音调就越高,声音就越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声波

图源:作者供图

理想的声波,用音调和响度就可以完全表征。然而,现实中的声音要复杂得多,可以看成是无数个简单声波叠加而成的。在这些叠加的声音里,有一类特殊的声音,它们能让人赏心悦目,这就是乐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复杂声波由简单声波叠加而成

图源:博客

乐音同样有音调和响度,但它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主要由泛音决定。乐音并非只有一种频率,它同样是多种频率的叠加。与普通声音不同,乐音叠加的频率有一定的规律:是基频(波动或振动的最低频率)的整数倍[1] ,也就是满足毕达哥拉斯规律[2]。而除基频外,叠加频率的声音都是泛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泛音

图源: sohu

我们可以轻易分辨出不同人讲话,分辨出 不同乐器的发音,靠的就是泛音的不同。 同一个旋律,不同 乐器组合发声,不同的泛音会让这段旋律更加丰富。

为什么初学者可以让古筝发出美妙声音?

对于一根给定的琴弦,存在着无数种不同的振动形式,每一种都对应了一个固有频率[3]。最低的那个频率对应的就是基频,其余都是泛音。

这里的固有频率都是自由振动下的频率,即外力拨动琴弦之后迅速消失,琴弦在这个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这种固有频率下的振动发音就是拨弦。

当琴弦的材质(密度)、尺寸(弦长与粗细)、张力确定后,这根琴弦的基频也就确定了。因此,不管你会不会弹古筝,拨动琴弦后,琴弦的发音都是一样的,听起来都很美妙。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古筝弹久后,需要重新调音,使琴弦变得紧绷,也就是改变了琴弦的张力,从而改变固有频率

图源: 作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乐器的琴弦,弹奏同一首旋律,其基频必定是相同的。尽管不同乐器的琴弦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尼龙有金属丝,但是通过基频公式,总可以设计出同一个基频。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之前说的音色,不同的泛音叠加后听起来就不一样了 (有的叠加得多,有的叠加得少) 。

为什么初学者拉小提琴会跟锯木头一样?

拉弦作用下的琴弦振动与拨弦作用下的琴弦振动完全不同。拉弦作用下的琴弦振动是在拉弓的持续作用下产生的受迫振动(外力持续作用下的振动)。

更加严格地说,拉弦下的琴弦振动是一种自激振动。 琴弦从拉弓处获得能量,在接触位置产生交变力,从而产生振动,这种振动根源来自琴弦自身,所以是自激振动。 大家洗碗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这种振动——洁净湿润的指腹摩擦过碗沿,能够感受到指腹传来的振动,这有点类似于古代的黑魔法——鱼洗盆。


鱼洗盆的自激振动

图源: sohu

外力作用于琴弦方式的不同,也会引起了琴弦振动形态的不同。拨弦的自由振动,琴弦呈现出标准正弦波的形态。


拨弦的自由振动是正弦波

图源: SOOGIF

而拉弓锯弦引起的琴弦振动却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并且能够明显看出波的传递——从拉弓位置向远端传递。


拉弦的自激振动是V波

图源: 大美科学

这种特殊的波形,最早是亥姆霍兹发现的[4]。拉弓过程中,琴弦接触点被弓打动产生位移,这种位移随时间呈现锯齿状,于是振动产生了。整根琴弦,在这个起始位移振动的带领下,振动起来,并且向远端扩散出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亥姆霍兹运动

图源:参考文献[4]

为何会形成上图这种特殊的V形波呢?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拉弓锯弦的时候,琴弦由于弓的作用在持续高频振动。波是会扩散的,在接触位置初始就是一个V (被弓拉出来的形状) ,所以这个波往外扩散时,仍然基本保持着初始姿势。但随着扩散的进行,在远端时,V形的尖角其实已经不那么尖了。


V波的传递

图源: 中科院物理所

初始时刻,弓向上运动 (如下图) ,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琴弦运动。刚开始时,琴弦位移较小,产生的回弹力也小,不足以抵抗摩擦力,此时两者之间是静摩擦。随着位移的增大,回弹力变大,把琴弦往回拉动,此时两者产生滑动,是滑动摩擦。静摩擦与动摩擦的摩擦系数是不同的,拉弓锯弦的过程是动静摩擦不断相互变化的过程,这是个典型的摩擦力突变的非线性过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动静摩擦相互转化

图源:作者供图

同一根弦,对于拉弦来说,优美的声音与弓的速度、弓的下压力,以及拉弓的位置密切相关。研究表明[4]:弓速增加,声音会变大;弓压增加,声音也会变大;距离琴码增加,声音略微减小。一个熟练的小提琴家,完全掌握这3个参数的运用及变化,才能创造美妙的音乐。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根据旋律的变化控制这3个参数的变化。单从音量 来说,很可能因为太着急、太用力,就比较大了。另外,琴弦的基频与张力密切相关,用力过猛增加了琴弦的张力,提 升了基频, 再叠加上其它频率的不规则 泛音,简直 就会像尖叫鸡一样。

所以,想要学好小提琴,除了长时间练习,抽空还得学学力学,知道其中的原理,可以更加熟练地拉弓锯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参考文献

[1] Young, Freedman, 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 14th edition, Pearson, 2016.

[2] 刘延柱, 漫画音乐中的力学, 力学与实践, 2011, 33(3): 91-94.

[3] 王一鸣等, 琴弦在点驱动力作用下受迫振动的研究, 大学物理, 2022, 41(5): 9-12, 62.

[4] 张承忠等, 小提琴弓弦系统的振动形态及振动机理研究, 振动工程学报, 2025, 28(3): 359-365.

作者 :王永健,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

来源:上海科技馆

编辑:紫竹小筑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发布人:5abb****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