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歌最注重兴发感动。孔子说“诗可以兴”,“兴”,就是兴发感动的意思。大自然四时的景物,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变化,都能引起诗人心中的兴发感动,当它被诗人化为诗歌传递给读者时,也能够产生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我们把它叫作“感发的力量”。
迦陵先生讲课时讲到:由于时代不同或诗人性格不同,诗歌中感发的力量也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效果。
汉魏诗的好处在“气骨”,因为它的感发力量多是通过诗的章法和句法表现出来的;盛唐诗的好处在“兴象”,因为它的感发力量多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又比如,曹植的诗以“气”胜,感发力量主要表现在由自信而产生的气势;曹丕的诗以“感”胜,感发力量主要表现在敏锐的感觉和浓郁的情韵;陶渊明的诗以“思”胜,感发力量主要表现在一种反省的思致,而嵇康的诗,主要以“气”与“风神”取胜。
说到“气”与“风神”,就不得不探究一下嵇康其人其事。
嵇康字叔夜,是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
史评嵇康“美词气,有风仪”,但却“土木形骸,不自藻饰”。帅酷有才,却不事修饰。
说到广习诸艺,嵇康是学什么都很强的天选之子。嵇康弹奏的《广陵散》,不仅弹奏得很好,被誉为绝响;他自己作曲的《风入松》也广为流传,后来还成为词牌名,到了宋代更是发扬光大。
他的书法,“如抱琴半醉,酣酒高眠。又若众鸟时翔,群乌乍散”,特别是草书,就如睥睨天下的旷野隐士。
据说嵇康绘画也成就颇高,而且棋艺出众。
这样一个龙章凤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属一流的高手,能入他眼的,自然也非等闲人物。正始末年,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人称“竹林七贤”。嵇康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也是“竹林七贤”中反对司马氏态度最坚决的一个人。
音乐或文字的喜怒哀i乐,本质上是人的情感意绪。他的文字词锋爽利,语气清峻,就和他的为人一样,胸怀清明,不故作高尚;通透旷达,情感不被欲望所拘束;超越名教,而顺其自然,不违道义,不在意是非。
嵇康骨子里的刚直率性,洒脱不羁,融汇贯通于他的艺术风格中,同时也为他招致祸端,不容于世。
据说,嵇康曾访遍了洛阳周围的名山大川。除了得到《广陵散》外,还找到有一位已经修成了半仙之体的隐士,名叫孙登。嵇康在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孙登,嵇康便跟他遨游。孙登沉默自守,不说什么话。嵇康临离开时,孙登说:“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意思是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
当司马氏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之后,嵇康就家居不仕,锻铁为生。山涛曾打算举荐他为官,他写了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还把山涛痛骂了一顿。史称:“大将军(指司马昭)闻而怒焉”。
钟会到他家拜访,他不但不肯做一点儿礼节上的应酬,还在钟会要走的时候狠狠地奚落了人家两句。钟会对他评价颇高: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嵇康这种嫉恶如仇的性格还是给他自己种下祸根,以致后来司马昭终于找借口杀了他。临终之时,嵇康将自己的孩子稽绍托付给山涛,且对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山涛果然将他的孩子培养成才。
嵇康的性格与阮籍是全然不同的,他的为文为诗也和他的为人一样,有言必尽,不做婉转之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嵇康的诗并不乏对读者的感发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来自他峻切直率的气势,有时来自他自得其乐的风神。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现存五十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何焯《文选评》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一批成功之作。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诗末说:“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常吟,颐性养寿。”表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锋爽利,语气清峻,可与其《与山巨源绝交书》合读。其四言《赠秀才入军》诗共十八章,内容是想象其兄嵇喜在军中的生活,但那洒脱的情趣却是属于嵇康的。
嵇康诗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又说: “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突出了嵇康诗风与其人格性情之间的密切关系。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他的诗亦如此。钟嵘《诗品》评其诗为“峻切”,也是相同的意思。
黄庭坚评:“嵇叔夜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凡学作诗者,不可不成诵在心。”
想想我们这些俗人啊,满脑子柴米油盐几两碎银,满脸都是世故人情言不由衷。如果说看到嵇康的诗,就能洗净脸上风尘气的话,再细细深研他掩藏在字里行间的义理,又会被提升到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