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四期“爱”
引子:我爱你这件事,多少纸都不够写的。读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的情书精选集《迎来觉得甚是爱你》有感。朱生豪自1933年与宋清如相遇,至1944年英年早逝,十年之中,鸿雁不绝,留下了数百封情感真挚、文笔高妙的情书。在这爱情变成了快消品的时代,重温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时代的喁喁情话,品味优雅、浪漫、呆萌的暖心呢喃,发现爱情本真的模样。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这是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书信中的一段话。
因为伯乐联合征文中提到这本书,我开始了阅读《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书信集之旅。本书收录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书信,刚读第一封信就一下被信中的情感征服了。
在现代社会中,看多了浮躁和喧哗,突然读到这么沉静深情的文字,觉得自己的心也一点一点地被唤醒。沉浸在书信时代的慢时光里,体味思念一个人要靠车马传递的日子,因为等待、因为期盼、因为无法掩饰的才华,让这些日子闪闪发光。
这样的人生历程看似平淡无奇,但朱生豪和宋清如的爱情却是如此深沉和浪漫,这也体现在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信中。信中的情感真挚,慢慢地渗透进我的心灵深处,触动着我的内心世界。随手摘抄其中一段:
我把我的灵魂封在这封信里,你去旅行的时候,请把它随身带在口袋里,挈带它同去玩玩,但不许把它失落在路上。
幸亏世上还有一个你。我弱得利害,你不要鄙夷我。
多么真挚的情感中的个体,多么心意相吸的通信!
为此,我专门去查了朱生豪和宋清如的爱情。资料的数量和厚重程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朱生豪和宋清如年轻时在一所学校读书,同为学校诗社的成员,在诗歌交流中互生好感,有了爱意,虽后来天各一方,但彩盏尺素,书信往来,从未间断,一恋就是十年。
期间朱生豪也被拒绝过,但他对待拒绝的态度也有趣:
你不懂写信的艺术,像“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这种句子,怎么可以放在信的开头地方呢?你试想一想,要是我这信偶尔被别人在旁边偷看见了,开头第一句便是这样的话,我要不要难为情?理该是放在中段才是。否则把下面“今天天气真好,春花又将悄悄地红起来”二句搬在头上做帽子,也很好。“今天天气真好,春花又将悄悄地红起来,我没有什么意见”这样的句法,一点意味都没有;但如果说,“今天天气真好,春花又将悄悄地红起来,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那就是绝妙好辞了。
我没有要你介绍女朋友的意思,别把我的话太当真。你的朋友(指我)是怎样一宗宝货你也知道,介绍给人家人家不会感激你的,至于我则当然不会感激你。
我待你好,你也不要不待我好。
如此把拒绝文当成文章来修改的做法也是绝了,语句真诚,同时显示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也让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能够顺畅地持续下去。
十年后,两人修成正果,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前宋清如是中学的老师,结婚后,宋清如辞了工作,专心家庭,做朱生豪的坚实后盾。
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再一年,朱生豪因病辞世。
他们的爱情好像到此夏然而止,这时宋清如写下了如下文字:
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宋清如整理好悲恸后,以柔弱的身躯承担了养育孩子,整理朱生豪未完成书稿的任务。朱生豪给她留下31种、180万字莎剧手稿,未曾出版,这件事,她一做就是半个世纪之久。
这是最好的爱情告白!我相信。朱生豪肯定希望宋清如能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但宋清如把自己的爱在朱生豪那里发挥到极致,此后就关闭了自己的心扉,仅生活在一个小天地里。那个天地,只有她和朱生豪。
这个女人,在婚姻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默默的角色,但她的才华和坚韧不屈,让我感到十分敬佩。她的勇气和坚毅,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事业上,都是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朱生豪和宋清如之间的爱情是一种永恒的爱情。即使朱生豪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之间的情感和联系仍然存在。这种爱情和信念,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爱情不是因为拥有而是因为付出。”他们的爱情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情,是为了彼此的幸福而存在的。
另外,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忽略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情感交流不仅是爱情的基石,也是人生的基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让彼此更加理解和关注,让生活更加美好和丰富。
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沉浸在书信时代的慢时光里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朱生豪和宋清如之间深厚的爱情和人生信念。他们的故事,让人重新衡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以深情触动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朱生豪和宋清如的爱情故事不仅让我看到了爱情的深度和浪漫,还看到了坚守和成全。
这本书信集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寄托和情感的滋养,也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