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发展为基础的艺术疗法,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来自于多种学术分支,其中包括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理论、艾里克森的社会发展官,特别是马勒、派因和伯格曼提出的分化一个体化过程,还将皮亚杰认知发展观,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和一些正常的艺术发展研究作为研究基础。
维克多.罗恩费德的著作《创造性与心理成长》将艺术过程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作用陈述得相当明确。
他在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础上,将儿童艺术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强调不同的时期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与此阶段的认知水平是相关的,采取恰当的艺术教育方法十分关键,施以不恰当的艺术训练方式就意味着对儿童的伤害,应该极力避免。
他的划分对于临床治疗师和艺术教育者解读儿童画提供了精准的参考标准,有利于观察和评估儿童绘画中隐存着的发展性障碍,对甄别正常发展的儿童和心理障碍的儿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发展性绘画艺术疗法,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对心理发育迟滞或身体障碍所致发展落后儿童进行绘画艺术干预,与促进患者认知、情绪机能的发展。
不同发展阶段儿童干预的主要任务不同。
感觉运算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鼓励依恋与区分自我、他人、客体;获得积极感觉定向与简单运动图式;发现因果关系。
前运算阶段主要任务是促进自主;促进情感表达与分化;感觉辨别和知觉形成的发展;发展象征能力。
CBT的最高目标是获得自我控制与艺术为介质改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技术是解决儿童发展期障碍的有效手段。认知行为艺术治疗,有助于减少问题行为增强对导致不合适行为的意识改善控制点,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儿童认知行为艺术治疗,帮助他们学习管理他们自己的行为,发展行为的自我监控对于成长是基本的,而艺术过程是帮助儿童改善认知能力发展行为能力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长期从事视觉触觉理论与格式塔理论研究的美国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心理学家美术教育家罗恩费德,也将青少年的艺术发展划分为相应的阶段。
他认为,学习者的艺术发展受到心理发展线索的限制呈现阶段性的特点,教师应了解这些特点:
1.绘画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涂鸦阶段发生在二到四岁注重自我表现。
涂鸦的意义在于从被动的经验中,获得满足肌肉的动作虽不协调,但体验动作与痕迹的联系,给幼儿非同一般的心块感受。无论是随意的涂鸦货,有控制的涂鸦命名的涂鸦,都需要动作与视觉共同的卷入。
在反复多次的涂鸦中,有人以最初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表达着自己。任何言语和呈现物的刺激都会干扰这个过程。教师不要鼓励画出可辨认的物体,否则会带来感知力发展的“夹生”现象。
2.绘画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前情绪化阶段,发生在四到七岁,尝试初次的艺术表现。
前“形式”化阶段的意义在于建立思考与表现人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涂鸦与动作的联系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有意义“形式”的出现。
幼儿的绘画内容也主动知识为主,只表现他们心中最关注的事物。如何传输被动知识是教育意义之所在。
教师要透过绘画创作,将学习者个人经验催化为被动知识。好的美术教材的内容组织一定是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并以此为根据。
绘画元素开始形成,如,圆圈代表人物,头部。没有发育成良好的空间感色彩关系,有情感关系来决定,常使用非现实色彩。
此阶段心理发展特点是经由自我建立与环境的联系,要充实自我的积极知识,可借助个人的经验而达成。
选择一些鼓励空间感形成的题目,有利于填充思维与执行认知动作之间的鸿沟,如:《我和我的洋娃娃在房间里》、《寻找那只丢失的笔》、《我的生日晚会》……
这些题材可以帮助学习者一个人经验为基础,扩建感知范围,并建立其间的联系完成衣服内容,恰当的绘画作品对孩子心理成长的意义,绝对无异于千里寻师,聆听大师亲自教悔的效用。
透过绘画作品教育者应该识别出创造性有所成长了,儿童会毫不犹豫地画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受外界的影响,是会有所成长的儿童,倾向于用细节表达积极知识。
提高儿童的情感学习可以鼓励儿童画出想象的空间,并把情感体验投射出来。模仿简笔画会使想象力被封杀,因为形式被强加给,而孩子而非来自于孩子的自我体验。
当画面上房子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在心理层面上感知的探索和情绪的表达也就随之僵化了。
画面中出现的符号,只是着知觉或情感的关系,对外在的体验由知觉成长为视知觉,形成的最初由情感决定的美感。画面呈现出的自然放松的状态,是由于内在的心理秩序尚未形成而引起的。
画面因自然流露而具有美学价值时,心灵需要喂养的契机,就呈现在教育者面前了。适当的指导会建造,心灵不妥的干预会伤害孩子。
3.绘画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形式化阶段,出现在七到九岁,形成形式的概念。
此阶段的意义在于学习用行来表达环境中的任何概念。“形式”所连接的意义,固定下来具有不变的内容。
一整套的符号有无意识到有意识逐渐发展出来,形成了最初的空间关系概念空间里,存在着明确的秩序。绘画者由此发现自我是整体的一部分,从完全自我的状态过渡到与环境融合的态度,绘画内容从“有个人”到“有个人正在街上走”。
此时,个人认为,重要的部分经常被夸张被省略的部分,往往反映了自我受压抑的部分,有感情意义的部分会被夸张或改变,而空间改变主要受感情的指使。
儿童天生的空间概念及对形式概念重复的欲望,使得儿童成为天生的设计家。虽然此时期的绘画表达就有韵律感,绘画语言的重复使用赋予作品设计的属性,但有意识按照步骤及教授设计原理,很有可能摧毁儿童自发性创作。
教师可选择一些易于形成空间概念的题目,如:《我和同学在操场上踢球》,《我帮妈妈在商场里提物品》,《妹妹种树时我给树浇水》,《我拉着小车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