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患者看病就医全过程,提出了6个方面的20条具体举措,设计了27个评估指标,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全国正在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提升患者体验活动,正是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生动体现。本报开设“提升患者体验在行动”专版,选取有创新思路、先行先试、成效显著的省(区、市)和医疗机构,集中报道这些地区和机构的好想法、好做法、好办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王子莲
为了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难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通过提供远程医疗、咨询和慢病管理等服务,依托先进的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院平台,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对医疗帮扶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远程会诊打破距离限制
在远程医疗服务发展过程中,中山一院利用5G、云、AI等新兴技术,与医疗业务场景结合,不断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让患者享受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中山一院与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打造线上多学科诊疗平台,为在黔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和个性化、科学化的诊疗方案,让患者不出省就能获得国家级MDT团队的诊疗服务。
在中山一院派驻贵州医院专家的组织下,中山一院护理部召集多学科护理专家讨论,为中山一院贵州医院一例高龄、危重患者拟定了护理方案。
中山一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利用医院远程医疗平台资源,常态化开展中山一院(越秀总院)联动南沙院区、中山一院广西医院“一院三区”远程MDT,为粤桂患者健康保驾护航。在开展MDT的过程中,医生们使用远程设备,打破距离限制,对疑难病例进行实时讨论,充分发挥智慧医疗技术的作用。
开放式平台推动资源共享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首批(12家)远程医疗试点医院之一,中山一院于2010年12月组建远程医疗服务中心。
2016年8月,中山一院首批援藏医疗队前往西藏昌都市边坝县开展帮扶工作。因边坝县交通不便,急危重症患者往往无法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救治。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山一院紧急筹建联通边坝县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并捐赠了价值40万元的远程医疗设备。2016年9月,“中山一院-边坝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正式挂牌,中山一院多学科的专家能及时为边坝县人民医院遇到的疑难杂症患者进行会诊指导,同时远程开展教学培训、病理诊断、心电监护等工作。
2017年,中山一院着手打造开放式远程医疗平台,打破现有各远程医疗系统间存在的技术壁垒,使各接入医院不需要重复投资硬件和网络建设即可完成平台的接入工作,便于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无缝连接、高效运行。此举有效提升了边远地区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了疑难重症救治水平,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作出积极贡献。截至目前,远程诊疗服务已覆盖全国300余家医院。
近年来,中山一院着力将互联网诊疗服务向帮扶医院延伸,持续向帮扶医院开放互联网诊疗资源。中山一院根据线上诊疗特点,共开通242个“云专科”,其中包含医院32个国家重点专科,并设立了腹膜透析、炎症性肠病、心脏预防评估、房颤术后随访等一批线上特色云专科。
互联网医院拓展智慧服务
除远程医疗工作外,中山一院还大力发展互联网诊疗服务,通过六大举措提升患者体验:建设以线上名医问诊、慢病续方、线上入院申请登记为代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诊新模式;提供以智能导医、智能AI问诊、复诊预约/提醒、智能导航为代表的智能全流程健康自助服务;打造以护士上门服务、线上多学科诊疗为代表的医护药技联动高质量服务;探索以专家个人门户、慢病健康随访、专属患者群管理为代表的医护患线上互动新模式;构建以专病联盟、医联体远程会诊、药品处方流转中心为代表的多业态服务生态圈;建设以大数据优化精准就医、以区块链技术存储就医资料为代表的新技术型智慧医院。
同时,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还通过确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医护药技患的互联网诊疗建设理念,逐步实现线上预约挂号、名医问诊、MDT多学科诊疗、慢病续方、开单配药、检验检查预约、护理上门服务、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等功能。比如,医院率先在广东省内实现医疗专用冷链胰岛素配送上门、省内腹透液等相关药品和耗材配送到家,打造了互联网慢病管理“广州模式”。
截至目前,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已服务患者120余万人次,检验检查预约10万余次,慢病续方和药品配送12万余份,来自广州市外的患者达90.2%,患者满意度超过97%,患者人均节约来院及等候时间67.65小时。
整理:通讯员 李礼安 王禹尧
编辑:谢文博 姜天一 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