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赏析:
这首《浣溪沙》是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的第三年所作,这一年,苏轼四十多岁,他的生活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从事业上看,他在之前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次,从经济上看,被贬黄州的四年多,因为没有丰厚的俸禄,苏轼一家的生活水准降到历史最低点。最后,从家庭状况来看,侍妾王朝云为苏轼生下的小儿子苏遁,可惜不满十个月就夭折了。
人到中年,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苏轼依然顽强地保持阳光的心态。这首词是如何体现一个中年人的“逆生长”呢?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词的上片是纯粹写景。
山下的小溪水潺潺流淌,溪边野生的兰草刚刚长出新芽,溪水流过,兰芽越发被清洗得娇嫩透明。
“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树林里的沙路也被溪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一点儿泥巴都没有,一尘不染,多么清新洁净呀!
上片的最后一句“萧萧暮雨子规啼”,从视觉又转到听觉。子规就是杜鹃鸟儿。在黄昏的潇潇雨声中,偶尔传来一两声杜鹃的鸣叫,不仅不让人感到喧嚣吵闹,反而越发增添乡村景色的静谧与安宁。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生就只能是一年比一年更衰老呢?谁说人生就不能青春逆袭呢?相比那么多诗人词人面对时光流逝而流露出来的无奈和悲伤,苏轼简直是展现出一种“螳臂当车”的勇气!
谁说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呢?苏轼偏偏挥舞着另外一把大刀,企图抽刀断流,将川流不息的时光拦腰斩断!
“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苏轼用反问的语气来强调青春逆袭的坚定。花谢了还会再开,春天走了还会再来,人的年龄却好比开弓射出的箭,绝无再回头的可能,这个道理谁都懂,苏轼当然也懂。
可是他偏偏要反着来,偏偏要说人生就是有重返青春的可能。为什么一贯很懂道理的苏轼,会写出这样毫无理性的句子呢?又是什么给了苏轼这样的勇气和豪迈呢?
答案在接下来的这一句:“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是从自然风景当中汲取灵感,才发出这样掷地有声的青春宣言。他看到门前流水的方向竟然是由东往西而去的,感到十分惊讶。
“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句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醉歌示妓人商玲珑》)黄鸡的特点是在丑时鸣叫报晓,丑时相当于凌晨一点到三点,天还没亮,可黄鸡已经在鸣叫催晓了!
逆流而行的不只是一条小小的兰溪,更是苏东坡式的洒脱。拒绝中年危机,莫唱白发黄鸡,在人生困境中勇敢逆袭,无论是在哪个年龄阶段摔倒了,都要勇敢地鼓励自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