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日间过度思睡 揪出病因是诊疗关键
2023-05-04 17:19  浏览:2607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临床上有一种被称为“日间过度思睡”的症状,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或学习,还可能因潜在的风险而危及生命。近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日间过度思睡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为日间过度思睡规范化诊疗提供科学指导。


从定义上看,日间过度思睡是指在一天中需要保持清醒的时间段内,无法维持清醒和警觉,出现不能抑制的睡眠需求,甚至不由自主地进入睡眠,同时,伴有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共识》强调,只有日间过度思睡几乎每天发生并持续至少3个月时,才具有临床意义。

日间过度思睡会对人体产生各种不良影响,例如,个人学习能力下降、家庭和职业角色表现不佳,甚至因潜在的交通事故风险而威胁生命。目前,由于业界对日间过度思睡的诊疗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因此引发了一些误诊误治的情况。

辨清各类近义词


临床医生在病史采集过程中,常会遇到患者自诉“睡眠增多”“突然睡着”“疲劳乏力”。这些症状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日间过度思睡叠加存在。

睡眠增多常用于描述困倦、昏昏欲睡的主观感受。以睡眠增多为核心症状的睡眠障碍称为睡眠增多症,如特发性睡眠增多症。

有些存在日间过度思睡的人,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会突然睡着,这种情况称为睡眠发作,常见于发作性睡病患者,也可见于使用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帕金森病患者。

疲劳主要指主观感觉体力和精力缺乏,难以启动各类活动或难以维持日常活动,也包括单纯的精神疲劳。

《共识》强调,正确区分上述与日间过度思睡相近的概念,对于分析日间过度思睡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识别“个体化”临床表现

从本质上看,日间过度思睡是人在应当维持清醒的时间段内,无法保持清醒和警觉。《共识》指出,虽然日间过度思睡的一般性临床表现比较明确,但其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各异。

有的人在入睡前能意识到困倦程度增加。有的人在困意袭来时感到难以抗拒,以致在不经意间入睡。有些人的思睡症状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小睡得到暂时缓解,但之后很快又会重新出现。有些人具有睡眠惯性,即由睡眠转换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了,需使用多个闹钟或由他人摇晃、拉拽等方式才能醒来。

此外,还有少数人会出现自动行为,即表面上看似处于清醒状态,实际上其警觉性丧失了,可表现为自动化的姿势、走动、言语或写出不连贯的文字等。

掌握正确的诊断思路

《共识》对日间过度思睡的临床诊断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是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二是完善临床评估,排查内科疾病、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或物质滥用所致的日间过度思睡。

三是进行问卷评估及睡眠监测。例如,通过睡眠日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等,判断日间过度思睡是否为睡眠不足综合征、失眠症等所致;通过不宁腿综合征相关量表、多导睡眠监测等,判断日间过度思睡是否与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或异态睡眠有关。

四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检测。

五是进行共病鉴别诊断。《指南》指出,日间过度思睡可能是两个及以上疾病共患所致,如发作性睡病可共患睡眠呼吸障碍、失眠症、精神障碍等。临床医生须结合病史、睡眠评估及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病因排查,《共识》共梳理出四大类,包括:睡眠卫生不良、睡眠不足、昼夜节律紊乱或失眠症;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或异态睡眠;中枢性嗜睡。

《共识》强调,明确病因是有效治疗日间过度思睡的前提。临床医生应按照上述诊断思路,揪出日间过度思睡的病因,积极治疗相关原发疾病,进而改善症状。


文:健康报记者 夏海波

编辑:夏海波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发布人:f71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