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全面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的潜力,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11月5日,在第四届进博会上举行的“智启新时代:智能科技与产业合作分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人工智能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这既是国家的重要部署,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个必然选择。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聚集了最多的人才,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一些产业包括集成电路等在上海也具有非常好的生态,这些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吴清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1200家以上,规上产业规模不完全统计为2000多亿元,一些重要的企业。比如像微软、亚马逊、阿里、华为等企业都纷纷加强了在上海的布局,商汤、依图等企业也不断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浦东张江、徐汇西岸、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等产业集聚区也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同时,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院、白玉兰开源开放平台等一些多层次创新平台发挥重要功能,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落地。上海也集聚了一批批人工智能企业家和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3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在上海。
今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一批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一批龙头企业持续落地,全产业链布局基本成形。到2025年,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人工智能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在论坛上,吴清表示,在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上,接下来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智能芯片、超大规模算法模型等重大科研项目创新。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园区的规划,做好精细化的招商企业服务。
二是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全场景全方位的落地应用。
三是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全面实施算法创新行动计划。
今年7月,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提出到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算法水平总体保持国内领先、部分领域达到国际一流,初步成为前沿成果丰硕、应用生态活跃、创新人才集聚的国际人工智能算法高地,为驱动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赋能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国际对话、全球发布、人才集聚、国际治理等功能。
“智能科技的发展应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治,我们愿意与全球的智能科技界、产业界一道共创共享共治,不断推动科技赋能社会。”吴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