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当中的“第一篇”,接下来的发展备受关注。
如何做好科技金融?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有哪些特点?“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要,但我们也要看到‘万事开头难’,科技创新(企业)从初期到发展壮大,一定需要先有风险投资和创新资本的投入。”在12月17日第二届明珠湾金融论坛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创新资本集聚对地方科创发展非常关键,尤其是“投早”“投小”在科技金融体系中有着特殊作用。
屠光绍进一步指出,创新投资已成为地方科创发展的重要资源。从最新数据来看,广东、江苏等研究与试验发展(R&D)TOP10省市的研发经费与PE/VC投资金额多数体现了很强的正相关性,且其中有77.6%为企业投入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经费支出、科创板企业研发费用、独角兽企业数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TOP10省市与其PE/VC投资金额也均体现了类似关联。而地方引导基金的设立情况,也与新备案PE/VC基金存在正相关关系,显示后者带动了更多地方资源。
当前,我国的创新投资市场格局正经历进一步调整。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1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约15.37万只,存续规模20.61万亿元。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9.81万只,存续规模5.73万亿元;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4万只,存续规模11.12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2.3万只,存续规模3.2万亿元。
屠光绍称,纵观近10年我国VC基金数量和规模的发展,增势明显但有所放缓,同时PE/VC管理人数量在行业调整和集中度增加背景下呈减少趋势。另从基金类型来看,当前中国股权投资基金主要以创业投资基金(按募集只数占31%)、成长基金(按募集只数占66%)为主,而产业链的发展与创新投资正互相促进彼此的结构优化,尤其是CVC(产业资本主导的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母基金数量、规模有着明显且稳定的增长。
此外,PE/VC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数量和规模区域分化明显,在投资布局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在投资次数和金额上均较其他行业更为突出。他表示,这也进一步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三样”的蓬勃发展离不开PE/VC投资集聚。
屠光绍也指出,我国创新投资行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募资来源收窄、投资风险容忍度降低、投后管理压力加大、退出渠道有待进一步扩宽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创新投资规模越大的基金,越依赖国资背景的管理人、缺少非国资背景管理人,后者在10亿元以下规模的基金中占比更大;从退出情况来看,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创新投资退出的案例为5557笔,其中IPO占比由去年的接近64%降至35%以下。在2020年高峰时期,这一比例一度超过80%。
今年以来,在市场持续震荡下行等多重背景下,我国内地企业新股发行速度有所放缓。“有些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可能一直都存在,但是当前形势下更为明显。”屠光绍认为,接下来地方还要加大创新投资的支持力度,而且重点是真正让政策有效落地。
对此,屠光绍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鼓励风投集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入驻机构、基金或专业服务机构,给予包括但不限于落户奖励、房租补贴等激励;提升注册登记服务便利化水平;优化商事服务,放开股权投资相关市场主体注册登记限制。二是开拓多元化募资渠道。通过给予风险补助等形式加大对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等长期资本参与创投基金、S基金(在私募股权领域中的一类专事另类资产投资的基金产品)的引导力度;推广投、贷、保联动等多种创新模式;引入外部资金,加速QFLP基金落地。三是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并对机构实施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四是在相关部门政策的基础上,地方进一步丰富市场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