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4月16日,第二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在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在一个主会场和六个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研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话题展开广泛研讨交流。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在致辞时提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本次大会将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增添新注脚,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认为,一个人自觉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就可以与社会同步,和文化永生,同人类共存,永远保持青春和活力!广大青年学者要坚定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增强理论研究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在时代主题的当代演进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提出,马克思主义在时代的挑战中产生并密切关注时代发展。结合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向看,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同步关注世界和中国,勇于批判并善于建构,这是马克思主义工作者的应有使命和境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郝立新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和肩负的使命。他聚焦如何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理论研究、科学回答“四问”、把握两个大局等中国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进行了解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学明认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抗疫,就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怎样抗疫,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抗疫,都要以能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利益,特别是广大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程恩富提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大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当前学界对列宁主义的宣传研究亟待加强,要进一步发掘列宁主义划时空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要对错误思潮展开旗帜鲜明的批判。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提出,自由主义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思想基础,其基本观念是西方主流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原则。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由主义固有的问题已成为阻碍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观念障碍,其个体性和竞争性的隐蔽前提需要通过新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来消弭,破解当今世界难题,推动世界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与会学者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要深化对“两个结合”、历史自信、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要概念的研究阐释,推动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线上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主旨发言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从“新飞跃”形成的条件更加宽厚、思想主题的拓展、内涵上的进一步丰富以及理论定位的新升华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作了一系列的理论阐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理论解读并提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南,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学说。具体包括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对新发展格局的探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等四个方面。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对文明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考察解释并提出,当前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文明观,一种是把文明解释为侧重于“事实判断”的描述性概念,另一种是把文明解释为侧重于“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他认为,文明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应从原体、关系、过程、结构、功能五个维度理解和阐释文明的理论涵义。
在题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深刻揭示”的主旨发言中,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传芳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深刻揭示。“两个结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要求,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是具有坚实基础的重大论断。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商志晓表示,“两个结合”“两个创造”“两个强国”“两个现代化”“两个人类共同追求”等重大判断存在内在联通。从蕴涵意义来看,这些判断提出的时空背景、内涵要素、战略思考、主题要义存在贯通性;从逻辑理路上来看,这些判断的逻辑关系、否定视角、贯通理念存在一致性;从科学思维方法来看,这些重大判断一分为二、两两对应,它们实质上是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实体存在和观念存在的界域问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方世南从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谈起,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内的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作了分析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确保生态和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的辩证统一性,并给出了明确的路径选择。
回首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定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认为,确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坐标、明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需要以大历史观为审视坐标。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大历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从18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500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四大维度定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锡喜提出,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史上,对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这一问题给出了两个答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两个答案”具有精神实质的一致性,都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赓续和弘扬,“第二个答案”是对“第一个答案”的发展,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从党的百年理论和实践创新切入,以毛泽东创作《新民主主义论》为具体实例分析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创新过程中坚守宗旨、不忘初心,要把党的建设的经验运用于自身,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深入社会历史进程,对具体的社会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在全面现代化新征程中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提出,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新的动荡变革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大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目标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原则方法、在前进道路风险挑战复杂性增强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要求、在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路径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新征程中,要以历史主动精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表示,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方面深刻认识历史主动精神,这是理解和审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形势转变的重要密码,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的战略定位问题。他认为,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整体效果,一要处理好理论实践的关系;二要定位创新和制度建构;三要积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体系。
六个分论坛聚焦六大主题
16日下午,大会的六个分论坛按预定议程分别召开并同步线上直播。多位中青年学者发言,聚焦学术前沿,力求理论创新,砥砺争鸣,求索新知。
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分论坛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例分析说,要从七个维度研读经典文本,一是要建构体现主体性的逻辑框架,二是要把经典文本分为若干基本问题各个击破,三是要吸收相关思想家的观点融合创造,四是要提炼新论题以“旧瓶装新酒”,五是要在深度耕犁文本中改变熟知,六是借鉴学界前期成果学会再思考,是要在不怀疑处有怀疑中开辟新空间。
线上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分论坛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朱炳元从交出了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新答卷,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将党的自我革命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持续推进;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的深入探索;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创新发展。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分论坛上,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表示,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主政治思想、超越了西方社会的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全过程的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是最具有实际效能的民主。落实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的领导。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提出,只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但不能僵化;要发展,但要谨防自由化倾向;要推动理论创新,就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地位;二要准确把握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主旨;三准确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灵魂。
在“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分论坛上,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吴学琴从四个层面对新时代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认同进行了深入解读,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表现,二是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的安全风险,三是新时代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极端重要,四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认同需把握住关键问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在题为“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的发言中,从数据驱动的涵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目标设计问题、数据驱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关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和阐释。
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分论坛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绍东从现代化与经济学的关系、现代化的代表性道路及其经济理论表达、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具有时空张力的中国经济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中国在以先发国家经验为批判性参照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中国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学具有“时空压缩”特征,必须构建具有时空张力的中国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季刊》执行主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帮喜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和虚拟化。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而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出现“脱实向虚”倾向。他从理论层面探究了虚拟化问题的成因及其演化过程,从经验层面基于相关指标体系对美国、日本和韩国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我国解决转型中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和挑战提供了借鉴。
在“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分论坛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凤才认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向包括文献学路向、意识形态路向、政治经济学路向、政治伦理学路向四个方面。“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域具体包括立足于MEGA2的文献学、文本学研究,正统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研究,“复数的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研究,21世纪社会主义与新共产主义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研究等方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院长王雨辰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是在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发展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理论效应和实践效应,并由此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三个面向。西方马克思主义推进了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和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其实践效应与现实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与理论价值在于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理论资源、为晚期马克思主义以及英国文化研究思潮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理论资源、使整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两次转向”的特征、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余位青年获奖论文代表在分论坛上作了交流发言。
据悉,第二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由青马先声与国内多家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办,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第三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将由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编辑:陈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