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选举产生了2296名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
当选代表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作风品行、较强的议事能力、明显的工作成绩,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最高人民法院新媒体今起开设“二十大代表风采”栏目,报道来自法院系统的二十大代表在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事迹,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
“你值得被仰望,却始终在俯身倾听。群众向你竖起大拇指,你总是深情地鞠躬回敬。你在荣誉的聚光灯下,转身就又回到人群中。”这段话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陈美荣三十多年的工作写照。
“有些人觉得是小事,但我觉得很重要”
9月的午后,大武口法院行政审判法庭,距离开庭还有几分钟,一位50多岁身穿法袍戴着眼镜的女法官正弯腰摆放着桌牌。
“你是原告代理律师吗”“要找准自己的话筒”“来,看清桌牌对不对”……她一边说着,一边仔细分辨当事人身份。
这是两起因不满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复议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原告是一对父子,由于房屋噪音问题,与楼下邻居发生矛盾并相互厮打,公安机关对他们分别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被复议机关维持。这两起案件的主审法官就是陈美荣。
熟悉庭审程序的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法官要在开庭前亲自摆放桌牌?这应该是书记员的工作。
然而,在陈美荣看来,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很重要。
为什么重要呢?她说,一是书记员忙碌的时候对桌牌顺序的摆放可能会有疏漏,自己通过检查,一边做一边教,让书记员也能养成好的习惯;二是桌牌是当事人的标志,通过确认桌牌可以让双方当事人熟悉彼此的身份,也有利于书记员的记录;三是开庭前让当事人看到这些细节,看到法庭的庄严,能认真对待庭审。
两个半小时的庭审结束以后,陈美荣走下审判台,来到原告父子身边坐下说道:“你们有没有想过,无论能否告赢公安机关和复议机关,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问题的根源还是你们上下楼的邻里矛盾。”
她继续说:“其实,邻里之间很容易产生误解,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处不好,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多闹心呀。”
“我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主要是楼下邻居太不讲理。”父亲有些愤愤不平。
“做人可不能都从别人身上找问题,得先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陈美荣劝说。
类似场景,是陈美荣庭审后的常态。
36岁的崔相如是行政庭的一名法官,也是陈美荣的“关门弟子”。他告诉记者,陈美荣每次开完庭后,都会来到当事人身边聊问题,聊不下来,再一起到旁边的屋子继续聊。“她不是就案办案,而是在思考如何解决当事人的根本问题。”
“我也想多聚聚,但时间真得不够用”
记者第一次见到陈美荣时,她正在办公室阅读卷宗,左眼通红。“这是干眼症的老毛病了,昨天写了一天的判决书,用眼有些过度。”
“一个月总有一两次,陈庭的眼睛会变成这样。”崔相如说,“老同志打字不熟练,但她至今都坚持由自己一字一句书写判决书,行政案件的判决书最少也有二三十页,盯着电脑写完,眼睛确实受不了。”
两年前,陈美荣申请过退休没有被批准,单位希望她能再发挥一下余热,做好‘传帮带’。她说:“法官编制数额是有限的,要么就退休,要么就坚持好好干。”
今年春节期间,陈美荣下班回家路上为躲避电动车,右手臂受伤骨折住院,上了钢钉和钢板,出院后她就回到单位工作,想到要开庭,便问身边的同事:“我能不能用左手敲法槌呀?”同事哭笑不得地说:“您就别担心用哪只手敲法槌了,还是担心担心您自己的手,赶紧回家休息吧。”
陈美荣一直强调“法官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57岁的年纪,她依然保持着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陈美荣工作照。
“我希望能尽可能地保持一种高度投入的工作状态,不要让它被打断,觉得身体不适时,有时忍忍也就过去了,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挺挺都过来了。”她笑着说。
时间对于陈美荣来说,总是处于“余额不足”的状态。工作状态多了,生活状态自然就少了。在难得参加的一次同学聚会中,她向同学们道歉:“我也挺想你们的,也想多聚聚,但时间真得不够用。”
对于家庭和孩子,陈美荣是有遗憾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的成长阶段过去以后,想要弥补也来不及了。”如果回到以前,她说会尽可能地兼顾家庭生活。
“有什么火气,喝着喝着也就少了”
9月8日一大早,陈美荣来到万盛社区,还没进门就和社区居民打起了招呼:“大爷,早晨天凉,您得多穿点。”“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呀?”……
2013年,万盛社区成立了“陈美荣语晴室”,定期给社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解答法律咨询。
在陈美荣看来,社区治理是纠纷诉源治理的重要一环。“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一个渠道,作为一名法官,需要久久为功,推动矛盾的源头化解。”她说,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社区的纠纷少了,整个社会的矛盾也就少了。
陈美荣曾经在民事审判庭、立案庭工作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的调解经验,这些经验全部来自于她与当事人的日常。
陈美荣工作照。
大武口区法院院长王强评价陈美荣“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30多年始终如一地做好一件事情,平和地面对当事人。”
有时接待当事人,陈美荣会安排书记员提着一个暖壶下楼,她则拿去一包茶叶和一次性纸杯,“我会亲自给当事人倒水,喝完一轮,再喝一轮,有什么火气,大家喝着喝着也就少一些了。”
在立案庭工作时,如果看到信访群众坐在楼外院子里,她会送去一杯茶,还会安排同事在食堂帮忙打一份饭。“将心比心,让信访者感到温暖,也能减少对抗性。”
这样做群众工作让崔相如特别信服,“陈庭有时会拉着我们一起下去接待当事人,言传身教,我很少见到她对当事人发火。”
陈美荣曾经指出崔相如的语速太快:“有时候不利于做群众工作,说完一段话,当事人都没能听清楚。”
“细节要注意,法徽必须正”
作为一名资深法官,陈美荣对待法院里的年轻干警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候看见年轻法官穿着制服上下楼跑着办公,衣领上的法徽天平稍微歪了一些,她便会上前给他们把法徽戴正:“工作确实很忙,但是细节也要注意,法徽必须正。”
一直以来,大武口区法院的干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陈姨”。金秋十月,“陈姨”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即将进京赴会。
回忆入党时的情形,陈美荣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那是在1985年毕业前夕,当时,班上有两个入党名额,一名男生,一名女生,我就是那名女生。”
陈美荣生长于内蒙古巴盟杭锦后旗的一个回族乡村里,她一直强调自己是农民的女儿。
那时候,她的母亲经常说,其他小孩都在外面玩耍,她却只知道抱着一本书在家沉默。陈美荣笑着说:“当时我是有自己的想法。”
凭着一股执着的韧劲,陈美荣走出了小乡村,她为此一直非常感恩,感恩党和国家,感恩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作为一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和二十大代表,她见证了十年来的法治进程。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司法环境和职业保障越来越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让老百姓拥有了史无前例的安全感;民法典的施行,老百姓衣食住行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保证了队伍的纯洁性……
“现在是一个法治建设特别好的时代,”陈美荣时刻有一种幸福感,职业价值得到了肯定,荣誉不断鼓舞着她,“我会让这份责任的使命感继续延续下去。”
党的十九大结束后,陈美荣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宣讲活动,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一精神的传递也深深影响着崔相如,2020年,他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陈庭的宣讲让我看到她发自内心的自豪,这种自豪不是来源于她的荣誉,而是来源于她发自内心的喜悦。”这让崔相如感觉到信仰是真实的,是能摸得着看得见的。
三十多年如一日,将司法事业当作自己唯一忠实的理想,这是陈美荣——一名老党员的真实生活状态,这份力量,这份激情,这份信仰,薪火相传,不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作者:万紫千丨视频:康迪丨制图:吕韶文丨编辑:张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