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惜春决定出家,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尤氏等人都无法劝阻,王夫人虽然知道难以挽回,但仍然尽力劝说惜春,提出可以保留头发修行,只要心诚即可。同时,王夫人也提出,如果有人愿意跟随惜春修行,可以留下,如果不愿意,就另作安排。惜春听后,收起眼泪,感谢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尤氏等人。王夫人随后询问彩屏等人谁愿意跟随惜春修行,彩屏等人表示听从太太们的安排。王夫人知道她们不愿意,正在考虑人选。在这个过程中,袭人站在宝玉身后,以为宝玉会大哭,以防他的旧病复发,但宝玉却感叹道:“真真难得。”这让袭人感到更加悲伤。王夫人才要叫了众丫头来问。忽见紫鹃走上前去,在王夫人面前跪下,表示黛玉待她恩重如山,她愿意跟随林黛玉去修行。然而,由于林黛玉并非这里的人,她受主子家的恩典,难以从死。因此,她请求王夫人将她派去跟随惜春修行,服侍惜春一辈子。贾政在贾母去世后,扶灵柩回金陵的途中由于班师的兵将船只过境,河道拥挤,贾政的船不能速行,他在路上感到心焦。这时,他遇到了海疆的官员,得知镇海统制钦召回京,他认为探春一定会回家,这让他略感安慰。然而,他无法打听到探春起程的日期,心里又感到烦躁。由于盘费不足,他不得不写信给赖尚荣,借银五百两以应付所需。然而,赖尚荣只给了他五十两白银,贾政对此感到生气,命令家人立刻送还,并将原书发回,告诉赖尚荣不必再费心。赖尚荣在接到原书银两后,因为觉得事情办得不周到,又添了一百两,希望来人能够带回并帮忙说些好话。然而,来人并未带回银两,而是直接离开了。赖尚荣因此感到不安,立刻修书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赖大,让他设法告假赎出身来。于是,赖家托了贾蔷和贾芸等人,在王夫人面前乞恩,希望能够将赖尚荣放出。然而,贾蔷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过了一日,便假说王夫人不依的话回复了赖家。赖家于是决定一面告假,一面差人到赖尚荣的任上,叫他告病辞官。然而,这一切王夫人并不知情。贾环还建议将巧姐许配给外藩,恰好王仁走进来,三人商议将巧姐卖给外藩王的事情。王仁表示支持,并承诺如果贾环在王夫人跟前说好了,他会找邢大舅再劝说,到时候太太们问起来,他们齐打伙说好就是了。邢夫人原本没有主意,被王仁一番假话哄得心动,于是答应了这个婚事。平儿觉得事情蹊跷,便私下里打听,知道了真相。王夫人知道后,心下暗暗生气,勉强说些闲话,便走了出来,告诉了宝钗,自己落泪。宝玉看到信后得知三姑姑回来,贾兰建议一起努力备考。他们决定一起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水平,以免考试时出丑被人嘲笑。宝钗也加入了讨论,三个人兴致勃勃地谈论文学。随后,宝玉到静室准备应考。宝玉在静室中冥思苦想,莺儿端来一盘瓜果,这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莺儿告诉宝玉,贾母对他的学业进步感到非常高兴。接着,莺儿又提到贾宝玉的婚事,她暗示贾宝玉如果考中进士,成为官员,那么他的父母就会感到非常欣慰。然后,莺儿回忆起过去给贾宝玉打络子的情景,随后宝玉笑道:“果然能够一辈子是丫头,你这个造化比我们还大呢!”莺儿听见这话似乎又是疯话了,恐怕自己招出宝玉的病根来,打算着要走。只见宝玉笑着说道:“傻丫头,我告诉你罢。”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宝玉和贾兰即将参加科举考试,宝钗对宝玉的功课虽然满意,但她察觉到宝玉有一种冷静的态度,这让她感到有些不安。她担心叔侄俩初次赴考,可能会因为人太多而出什么意外。同时,她也注意到宝玉自从和尚离开后,就很少出门,虽然她看到他在用功,但她觉得宝玉的改变太快了,这让她有些怀疑,担心可能会有其他的变故。因此,在考试前一天,宝钗派了袭人带着小丫头们和素云等人,为宝玉和贾兰收拾妥当,她自己则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一切都准备妥当。然后,她过来告诉李纨,让家里的老成管事的人多派几个,以防人马拥挤发生意外。王夫人对他们进行了嘱咐。然后,贾宝玉走到王夫人面前,满眼流泪,跪下磕了三个头,他说:“母亲生我一世,我也无可报答,只有这一入场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个举人出来。那时太太喜欢喜欢,便是儿子一辈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都遮过去了。”王夫人听后,更觉伤心,她说:“你有这个心自然是好的,可惜你老太太不能见你的面了!”一面说,一面拉他起来。然而,宝玉却跪着不肯起来,他说:“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这些话不但宝玉,便是王夫人李纨所说,句句都是不祥之兆,却又不敢认真,只得忍泪无言。贾环见他们考去,自己又气又恨,便自大为王说要给母亲报仇了,便让邢夫人尽快把巧姐送出去。刘姥姥再次来到贾府。王夫人因为家中遭遇不幸,没有心情接待刘姥姥,但平儿建议让刘姥姥进来,因为她是巧姐的干妈,应该告诉她一些事情。刘姥姥进府后,看到众人的眼圈都是红的,感到困惑。当巧姐儿听到提起她母亲时,更是大哭起来。平儿告诉刘姥姥贾府的变故,刘姥姥听后感到震惊,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救了巧姐儿和平儿。看看到了出场日期,王夫人只盼着宝玉贾兰回来。等到晌午,不见回来,王夫人李纨宝钗着忙,打发人去到下处打听。去了一起,又无消息,连去的人也不来了。回来又打发一起人去,又不见回来。三个人心里如热油熬煎,等到傍晚有人进来,见是贾兰。贾兰哭着说宝玉丢了。王夫人听了这话便怔了,半天也不言语,便直挺挺的躺倒床上。亏得彩云等在后面扶着,下死的叫醒转来哭着。见宝钗也是白瞪两眼。袭人等已哭得泪人一般,只有哭着骂贾兰。王夫人是哭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宝钗心里已知八九,袭人痛哭不已。王夫人因思念宝玉而病重,家人四处寻找无果。探春回京的消息让王夫人略感安慰。探春回来后,见到王夫人的病态,众人悲痛不已。当家人报告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时,李纨虽然心中欢喜,但因王夫人不见了宝玉,不敢表现出来。宝钗则因为宝玉的失踪而感到悲苦,但又不好表现出来。众人安慰王夫人,认为宝玉既然有中的命,就不会再丢失。而焙茗则在门外嚷嚷,说贾宝玉中了举人,是丢不了的,因为“一举成名天下闻”,贾宝玉走到哪里,哪里就会知道。宝玉和贾兰在考试中分别获得了第七名和第一百三十名,且他们都是金陵人氏,因此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询问大臣,得知他们是贾妃的同胞弟侄,便下令寻找贾宝玉。同时,皇帝也看到了贾家在海疆靖寇中的贡献,因此决定大赦天下,贾赦的罪名被免除,贾珍的爵位得以恢复,贾政也被任命为工部郎中。贾兰等朝臣在散会后拜了座师,得知大赦的消息后,他们回到家中,王夫人和薛姨妈都非常高兴,期待着贾宝玉的归来。一日,人报甄老爷同三姑爷来道喜,王夫人便命贾兰出去接待。不多一回,贾兰进来笑嘻嘻的回王夫人道:“太太们大喜了。甄老伯在朝内听见有旨意,说是大老爷的罪名免了,珍大爷不但免了罪,仍袭了宁国三等世职。荣国世职仍是老爷袭了,俟丁忧服满,仍升工部郎中。所抄家产,全行赏还。贾琏回来以后,刘姥姥便将巧姐儿、平儿又送回贾府,贾琏连谢刘姥姥。邢夫人发现巧姐儿和刘姥姥在一起,她开始怀疑王夫人故意挑拨她们母子的关系,甚至怀疑是王夫人派人给平儿送信。然而,当巧姐儿、刘姥姥和平儿一起进来时,邢夫人如梦初醒,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误会。王夫人解释说,她原本听到的是好事,并不知道外面的事情。邢夫人听后,感到羞愧,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王夫人的决定表示认同,于是邢夫人和王夫人之间的误会消除,彼此心下相安。平儿带着巧姐去宝钗那里请安,两人各自诉说了自己的苦处。巧姐还提到,皇上隆恩,他们家族应该兴旺起来,她相信宝二爷一定会回来。然而,就在这时,秋纹匆忙跑来告诉平儿,袭人出事了。
第一二〇回
甄全隐洋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袭人因心痛难禁,一时气厥。宝钗在听到秋纹说袭人不好后,连忙进去查看,巧姐儿和平儿也跟随她一起到了袭人的炕前。袭人当时心痛难忍,一时气厥,宝钗等人用开水灌醒了她,然后扶她躺下,并派人去请大夫。巧姐儿看到袭人的状况,好奇地询问宝钗,袭人为何病得如此严重。宝钗回答说,大前儿晚上袭人因为哭伤了心,一时发晕栽倒了。当时太太叫人扶她回来,她就一直睡倒了。因为外面有事,没有请大夫来看她,所以病情才会如此严重。大夫来了之后,宝钗等人稍微避开了,大夫给袭人诊了脉,说是急怒所致,然后开了药方就离开了。袭人在梦中看到宝玉,他手里拿着一本册子,揭着看,还说:“你别错了主意,我是不认得你们的了。”这句话让袭人感到困惑和不安,因为她觉得宝玉似乎已经离开了她,不再认识她和其他人了。她开始反思自己和宝玉的关系,回忆起宝玉曾经对她的好,以及他对她的厌烦。想了很多,甚至让她有了自杀的念头。贾政扶贾母灵柩到金陵安葬,然后返回京城。一日,接到家书,一行一行的看到宝玉、贾兰得中,心里自是欢喜。后来看到宝玉走失,复又烦恼,只得赶忙回来。在道儿上又闻得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家书,果然贾赦赦罪,贾珍复职,更是喜欢,便日夜趱行。在返回京城的途中,贾政一行人泊在一个清净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船中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旱到家。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来?”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随后,贾政在船上与众家人回忆过和尚与通灵宝玉,说头一次是那僧道来说玉的好处;第二次便是宝玉病重,他来了将那玉持诵了一番,宝玉便好了;第三次送那玉来坐在前厅,他一转眼就不见了。这属于书中人物自圆其说。贾政在追赶三个人的过程中,转过一小坡,倏然不见。贾政已赶得心虚气喘,惊疑不定,回过头来,见自己的小厮也是随后赶来。贾政问道:“你看见方才那三个人么?”小厮道:“看见的。奴才为老爷追赶,故也赶来。后来只见老爷,不见那三个人了。”贾政还欲前走,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贾政知是古怪,只得回来。贾政的家人回家,带来贾政的书信,告知贾政即将回家的消息。贾兰将书信的内容念给众人听,其中提到贾政亲见宝玉的一段,使得王夫人、宝钗、袭人等人都痛哭起来。随后,大家又对贾政书信中的内容进行了解说,贾政在书信中告诉家人不必悲伤,宝玉原本是借胎投胎到贾家的,如果宝玉做了官,命运不好,犯了事坏家败产,那还不如家里出一位佛爷。贾政认为,这是老爷太太的积德,所以才让宝玉投胎到贾家。贾政还提到,当初东府里的太爷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的。王夫人听后,心中便开豁了。然而,王夫人仍然对宝玉的离去感到悲伤,她哭着对薛姨妈说:“宝玉抛了我,我还恨他呢。我叹的是媳妇的命苦,才成了一二年的亲,怎么他就硬着肠子都撂下了走了呢!”薛姨妈听了也甚伤心。宝钗哭得人事不知。贾政得知薛宝钗怀孕的消息后,决定放走家中的丫头们。同时,贾政也向大臣们请示如何谢恩,并被圣上赐予“文妙真人”的道号。袭人嫁给了蒋玉菡。贾雨村因犯了婪索的案件,被审明定罪,但在遇到大赦后,被褫籍为民。贾雨村在离开京城前,带着一个小厮和一车行李,来到了急流津觉迷渡口。在这里,他遇到了甄士隐,两人执手相迎。甄士隐对贾雨村的遭遇表示同情,并邀请他到自己的草庵中谈话。贾雨村欣然接受了邀请,两人一起前往草庵。甄士隐让贾雨村坐下,小童献上茶来。贾雨村向甄士隐请教仙长超尘的始末,甄士隐笑道:“一念之间,尘凡顿易。老先生从繁华境中来,岂不知温柔富贵乡中有一宝玉乎?”贾雨村表示知道,并提到近闻宝玉遁入空门。甄士隐则解释这段奇缘,原来在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宝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从此夙缘一了,形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煅炼之宝,非凡间可比。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他们进行了对话,贾雨村与甄士隐的对话揭示了宝玉的来历、情迷、豁悟,以及贾府的未来。贾雨村在吃完饭后,向甄士隐询问自己的终身大事。甄士隐回答说,他还有一段俗缘未了,这段俗缘就是他的女儿英莲。英莲原名甄英莲,后来被卖给了薛家,成为薛蟠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这段俗缘的完结,意味着英莲的命运已经确定,她的尘缘已经脱尽。甄士隐还提到,他要将英莲送到太虚幻境,交给警幻仙子对册。士隐说着拂袖而起。雨村心中恍恍惚惚,就在这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了。这士隐度脱香菱,送到太虚幻境,交那警幻仙子对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甄士隐遇到了那一僧一道,他们告诉甄士隐,他们的情缘尚未全结,需要将香菱送还原所,将她的后事叙明,不枉她下世一回。甄士隐听后,便拱手而别。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从此后,“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这一日空空道人再次来到青埂峰前,看到那块补天未用之石上的字迹依然如旧,于是他决定再次抄录这段故事,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人,将这个故事传遍世间。他认为,这段故事虽然奇异,但并不离奇;虽然世俗,但并不庸俗;虽然真实,但并不真实;虽然虚假,但并不虚假。他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被世人所知,让人们明白这个道理。空空道人在青埂峰下找到曹雪芹,曹雪芹对此表示惊讶,但并未否认。曹雪芹认为《石头记》是假语村言,但无背谬矛盾之处,他愿意与二三同志共同欣赏,而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他认为空空道人的寻根究底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最后,空空道人对此表示赞同,大笑而去,认为《石头记》不过是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奇传,亦曾题过四句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转一竿头 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