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编辑王日出在中科院之声开了一个杂货铺,铺子里有各种有趣的心理学百货。欢迎大家没事过来逛逛。
跟很多人一样,掌柜前不久也病了。等待退烧的时间好像过了好久,但其实不过两天的时间。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仅痊愈需要时间,而且生病也让我们觉得这个过程更加漫长。
实际上早在整整一百年前的1923年,法国心理学家皮埃隆就提出如果生理过程发生变化,心理时间也会产生变化。可能的生理变化就包括温度的变化。在这之后差不多十年,美国心理学家霍格兰通过实验证实了改变体温会影响时间判断。据说他最初发现生病的人觉得时间过得慢就是来自于妻子生病。有一次他的妻子发烧让他去买药,当他买回药来,妻子非常生气,因为他出去了几个小时;但他就觉得非常委屈,因为他自己觉得才出去了二十分钟而已。于是他就跟病人“计较”起来,通过数秒让夫人估计一分钟的长度,结果夫人数完60下时,实际才过去了不到30秒钟。当夫人体温下降达到正常之后,霍格兰让她再数一分钟,这次夫人数完60下,就比发烧时准确多了。要不说科学家总有点疯狂呢,为了进一步验证高温会影响时间知觉,霍格兰还让学生进行了“加温实验”——学生要戴上头盔承受高温,结果发现高温的确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更慢。当然不只是霍格兰,后续也有不少人反复证实温度影响时间判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高温让心跳等生理节奏变快,我们根据内在节奏来计算时间,因为心跳加快、对时间的估计也会加快。同样的时间,用一把压缩的“尺子”衡量,时间就会更长。这种高唤起状态加速生理时钟的假设,还解释了紧张的时候我们也会觉得时间过得慢。不过这并不能解释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因为快乐同样会让人兴奋起来。
除了发烧,这次生病也让我经历了各种疼痛,比如“吞刀片”和“碎大石”。疼痛也会影响对时间的判断。痛苦的时候人们总是度日如年,当我们回忆生病经历,总会觉得过得很慢。实际上,疼痛和时间延长是双向的。一方面,增加伤害性刺激的持续时间会增加疼痛的感觉,也就是越到后面越难坚持。另一方面,当感受到疼痛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也会被“拉长”。在一项实验里,通过把手放在冰水里让人感到疼痛,同时让人估计一段时间。结果发现,越疼人们感觉到的时间过得越慢。其他的生理痛苦,比如饥饿和口渴,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而反过来,当感知的持续时间被人为缩短,而实际持续时间保持不变时,实验性疼痛的主观强度可以降低。利用这种原理还可以帮助孩子“觉得没那么疼”:比如明确地告诉他们还剩多少时间,可以帮助孩子来应对急性手术疼痛和不适。但不幸的是,对于慢性疼痛来说,“在这条路上没有尽头”,会加重对疼痛的感觉。这次生病比“听说的”更糟糕的体验,也让我的“预期管理”失效,也让我觉得痛苦看不到尽头,所以更加难受。
生病让我们的脚步不得不慢下来,人们追逐目标、向前看的目光不得不落到眼前,真切地体验着每一次呼吸。咳嗽到撕心裂肺,我顾不上朋友们“过几天就会过去”的经验,过去和未来变得遥不可及。我很难关注外界的信息,自己的内在信号无限扩大,被扭曲的可能也不仅是对时间的判断。现在,我也是“杨过的人”了,感官恢复正常,脚步也又快起来。不过,我想还是应该让自己再“慢”一阵,才能走得更踏实。
来源:PsyCh Journal 杂志
本账号稿件默认开启微信“快捷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渠道转载请联系 weibo@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