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偏好阅读文学类书籍的我来说,一直想认认真真读一下文学史之类的书,因为文学史呈现出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而在文学史之中,又尤其想读中国文学史;再细分时期的话,想读当代文学史胜于想读古代文学史和近代文学史。原因是读过的当代文学作品最多,且对当代历史了解较多但又不甚清晰。
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部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著作,该书按“50—70年代的文学”和“80—90年代的文学”分为上下两编,将中国当代文学的脉络和作家、作品分析得全面透彻,读后确实受益匪浅。
1. 文学史是历史的一种呈现方式
文学史涉及文学事件、文学思想等,它是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不管是忠于艺术本身还是服务于时代形势或人民群众,其命运都是难以预测的,特别是在局势动荡难安的时代。
对于上个世纪50—70年代,不管是这一时段的历史,还是这一时段的作家及其作品,我都特别想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这部分内容给了我高度的精神满足。
2. 作家和作品的命运往往是一体的
人红作品不红或者作品红人不红在今天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放到上个世纪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现象则很难发生。多元化通常在一元化面前败下阵来,那些不同写作风格的作家的命运便基本“一致”起来,就是作家或作品经常被排斥在“主流”之外。
这种现象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改观很多了,文学思想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才会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特别喜欢八九十年代的氛围和当时的很多作品,可惜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态度的一部作品书中没有出现。
3. 我们需要真实全面的文学史
对于历史,我们无法去复原甚至无法呈现真实的历史。文学史是历史的一部分,也很好地体现了历史的这一特点。比如许多作家和作品曾在某个时期的文学记录里被“抹去”。
但是仍然有很多事关作家或作品命运的决议资料还不能公之于众。希望现在的作家和作品不再遭受这样的命运,毕竟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了。
《中国当代文学史》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史”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细细阅读的好东西。读了这本书,也就窥得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全貌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