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给这位95后点赞!
2022-11-26 18:09  浏览:2897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坐标: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镇靖村。

人物:陈楠,一个19岁从医的95后女村医,镇靖村村民口中的“小棉袄”。

她走进我们的视线,因为她是我国基层百万村医中最年轻一代的缩影,是千千万万年轻党员中的一分子。

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包治百病的本领,这里写一写平凡岗位、平凡事。

懵懂——初为村医想逃跑

出生于1995年的陈楠,已经在镇靖村卫生室工作了8年。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批免费村医定向培养项目启动,村医子女优先报名,自此,陈楠走上了村医这条路。

陈楠的外公和舅舅都是村医,所以她从小就在卫生室长大,那时候她什么都不懂,却认为村医是个神圣的职业,因为在小小的她眼里,外公“什么病都会治”,在村里一直受人尊敬,“有这样的外公让我很自豪,小时候我就梦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陈楠深知当一名医生不易,也知道责任重大。经过3年委培,学完30多门医学课程,2014年,她正式毕业,那年才19岁。

也是在同一年,陈楠被派到镇靖村卫生室工作,村里户籍人口1978人,根据相关规定,陈楠至少要在这里工作5年。

进村前,陈楠幻想着自己也会像外公一样,可以帮助村民解决病痛,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想法很丰满,但现实有些单薄——站在村卫生室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面前,陈楠说不出话来了。

卫生室里只有听诊器、血压计和温度计这些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只有日常治疗感冒、头痛等消炎药品,治疗其他疾病的药品短缺。

进村的第一晚,因为屋内没有暖气,陈楠只能自己生炉子,但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她,最后弄得满脸是灰,第一次产生了放弃做村医的想法。“手脚都生了冻疮,每到春天都痒得难受。”

而且,整个村卫生室只有她和一名老村医,冬天病人多的时候一忙就是一整天,甚至有时候一天也吃不上一顿安稳饭。

逃?不逃?这是个问题。

青涩——哭完之后还能挺

没人相信19岁的“黄毛丫头”会看病。“刚开始的时候村里人都不配合我,我经常被他们骂哭。”

刚上岗没几天,陈楠就主动开展走访入户工作,可令她没想到的是,由于自己过分热情,反而成了当地百姓眼中的“有毛病”。

村民不仅不配合工作,还不给陈楠开门。弯弯转转跑了很多冤枉路,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走在没有路灯的乡间小路上,陈楠被吓哭过好多次。

在卫生室,老村医不在的时候,留下陈楠独自给村民看病,村民经常一看到是陈楠看诊,转身就走。委屈受得多了,心就撑大了。陈楠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大家相信自己。于是上门看诊的时候,陈楠就央求老村医带着她一起,遇到村民不信任自己的时候,就请老村医跟村民解释。

“你可以尝试一下”,这是陈楠在刚工作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久而久之,逐渐有村民愿意尝试陈楠开的药方,口口相传,大家都知道了“这个19岁的小丫头也是会看病的”。后来,老村医退休了,她开始承担起卫生室的重任。

村里70%以上全是留守老人,因此老人们的健康管理是卫生室的首要任务。她用了很长时间,对村里的老人进行健康摸底,而且全部登记在册。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老人,一季度至少一次面对面随访和用药指导。对于普通老年人,每年都通知他们参加健康体检,有问题就会定期着重关注,病情较重的及时转诊。


图为陈楠为村民测量血压。

就这样,在坚持中、思考中、行动中,陈楠一待就是8年多。目睹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村医走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她留了下来。

陈楠说,每当自己想当逃兵的时候,脑海里都会冒出来这样一句话:“你走了,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该找谁?”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她就觉得自己还行,自己还能扛。

成长——从被嫌弃到“小棉袄”

工作期间,陈楠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村医,每当听别人聊起卫生室时,陈楠都很羡慕,“原来村医还可以这么牛”。

于是,陈楠开始思考该如何提升自己,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2017年初,陈楠在医院培训中医适宜技术过程中,了解到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病痛。她瞒着家人向朋友借了2000元路费,只身前往上海学习中医绿色疗法,以身试针,学习各种针法。后来,她辗转北京、河北、河南等地自费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用所学免费为群众施针缓解疼痛。

“不乱用抗生素,做一个有良心的医者”,这是陈楠第一天上班时,身为老村医的外公给她的告诫,也是她一直铭记于心的准则。的确,在基层,抗生素成了百姓口中的“救命仙丹”,许多人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对任何炎症都有效果。不管她怎么口苦婆心地劝说,村民意识还是没有多大改变。这样的局面让人心痛,但也无奈。

有一天,村里刘大爷去田里拔草时不慎把腰扭伤,来卫生室就诊。还不等陈楠询问情况,刘大爷就直接给自己开起了“药方”:“陈医生,我的腰扭伤了,你给我开盒‘头孢’和‘三七片’,我回去吃。”“头孢是抗生素,不能乱用,不能治疗您这种急性扭伤。”陈楠解释道。遭到拒绝的刘大爷一下就来了脾气,黑着脸争论道:“生病不吃抗生素吃啥?”

于是,陈楠告诉刘大爷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刚开始刘大爷并不相信,在陈楠的耐心劝说下,他半信半疑地让她扎针,结果不到10分钟刘大爷的腰疼就减轻了一半。此后,他逢人就夸针灸好,少吃抗生素。

还有村里的张奶奶,她患有高血压和严重关节炎,行走困难,在陈楠的日常监督和定期复查下,张奶奶忽高忽低的血压稳定下来,自理能力提高了。“陈楠不光是村里的医生,还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

外公告诉陈楠:“金杯银杯都不如百姓的口碑,一定要多为老百姓做事。”

2016年,陈楠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基层医生”。2020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推荐为2020年“中国好医生 好护士”9月评选候选人。

成熟——村医不等于落后

让陈楠成长最快的是2022年。

作为村卫生室负责人,陈楠担起了整个村子疫情防控的重担,在卫生室一住就是38天。

村民怕她饿着,就每天轮番给她送饭;怕她冷着,村里老人就把新买的棉衣棉裤拿来给她。在陈楠看来,这不仅是一顿饭菜和一件衣服,更多的是最大认可和最高礼遇。“我可开心了,隔壁村的村医都羡慕我。”她又哭鼻子了,但这次不是委屈,而是感动。在采访她的过程中,还有村民不断给陈楠送来刚摘下的蔬菜、水果。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经常去抚慰。这是对医者的真实写照。

像陈楠一样的上百万名乡村医生都在真实体会着。也许他们不出名,但他们是基层卫生网底里最结实的一根编织线,默默承担着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默默守护着农村群众的健康安全。

陈楠的诊室里摆着很多医学专业书籍,而且她的诊疗桌上始终放着一本翻开的书,每天阅读学习已经成为习惯。她说,想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来为乡亲们服务。

此外,在工作中陈楠发现村里面有很多贫困户需要帮助,她加入了中卫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并利用协会平台先后联系中卫市团委、市民政局,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组织策划“爱心书包”活动,累计发放爱心书包770个,金额达到7.7万元;组织“温暖新春”项目,累计为11个乡镇567位留守老人送去米、面、油等5.7万多元新春慰问物资;组织策划“爱心家教”活动,连续4年寒暑假招募32名大学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家教”活动,为86个孩子提供课业辅导。

2019年,陈楠被评选为中共中卫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2021年,被评选为中卫市社会组织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她表示,做公益是“见众生、见自己”的一个过程,公益活动让她懂得了感恩,给她带来了更多快乐,让她工作和人生更有意义。

如今,陈楠所在的村卫生室更加标准化,占地增加到100平方米,医疗设施更加完善,给村医配备的便携式服务一体机也可以让陈楠在走访过程中为老年人测血压、血糖、尿常规和做心电图,分级诊疗模式让村民不出远门就能问诊大医院的专家。


图为陈楠上门为村里老人进行慢性病随访。


8年过去了,陈楠已经从那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想当“逃兵”的新人,蜕变成了一个会生火炉子,轻松走家串户,会看病、算账、取药、进药、写资料、建档案,能够独立完成卫生室基础全科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新一代乡村医生接班人。

陈楠说,过去一直觉得村医是落后的代名词,但现在,她认为村医是一份大有可为的职业。

“我是95后,不是‘废柴’,努力平凡但也可以很‘牛’。”

文 | 景啸尘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李志鸣

校对 | 耿 静

审核 | 叶 冬


发布人:1fb8****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