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
庄稼地
我用生命写作、用文学完成我的心路历程、用滚烫的血液讴歌我的故乡, 生我养我这块厚重的黑土地呐喊,为我父老乡亲的美好、贫困和悲凉付出自己的一切。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终身的追寻。
二十世纪 六十年代初,我生于苏北蔷薇河畔一个贫困的乡村——东海县平明乡关墩村。父母是与布衣为伍、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农民。1980 年高考落榜回乡后,命运就像秋天的一片落叶被无声地抛回了生养我的土地。多彩的梦破灭了,从充满浪漫色彩的校园,一下子回到穷乡僻壤。村人的冷嘲热讽、父母沉重的叹息、繁重的体力劳动, 酸与甜 、苦与辣浸泡着我失落的心。白天在望不着边际的田野里弯腰劳作,头顶 顶着滚烫的太阳、脚踩杂草丛生的稻田,污垢、人与家畜的粪便、蛇、蚂蟥随处可见, 一天下来腰痛腿酸却挣不到几个工分。
不久,姐姐介绍我去粮站工地打工,每天 1.2 元,那是我唯一告别贫苦的机会,却因身材矮小被走后门的人顶替而淘汰。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我刚上小学三年级,父亲拿回了一套批判投降派宋江的半白话“水浒传”。劳动之余,我便在爷爷守园的 瓜棚,如饥似渴地读完了,接着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浩然的农村三部曲。高考落榜后,无钱购书。1985 年 7 月 20 日,我们一班回乡青年就自发地成立一个“荠 菜花农民文学社”。相互交换书籍,交流文学作品,还从牙缝里省出钱来,自购打 字机一部,出了内部文学期刊《荠菜花》。于是各种文学作品便逐渐见诸报端,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候, 我便在炕头如豆的煤油灯下,开始我的创作历程。因为,我生命的根深深扎根于土层,创作的源泉是皇天后土,每当投身其中,我的心立即便燃烧起来,灵魂得到净化,视野得到开阔,生命受到震撼,思想和 心灵便得到升华。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秋天,置身于一片火红的庄稼地,季节很深、魂牵梦绕,沉潜数年的乡音深情厚积而薄发。“庄稼很深 / 季 节也很深 / 一双草鞋总也走不出 / 乡音很重的田野 / 雾浓浓的 / 打湿秋天的泪痕 / 一个梦幽幽地在天空漂泊 / 牵引着一个游子的乡魂”(《乡魂》)。这首诗,丁芒在评价中说,独到之处是在寻求精神气韵与艺术风格的统一,诗中的朴素,像蔷薇河畔的并根而开的荠菜花,充满泥土气息。一个受人敬重的作家、诗人,其人生道路可能有过艰辛的跋涉,但只要他还爱着,天堂就会为他敞开,生活让他痛苦,而爱坚强了他的意志。我信奉苦难比幸福更美。
2012 年夏天,我被中国作家协会派到北戴河创作基地进修,有幸与文学前辈王蒙、邓友梅、杨匡满和全国新闻典型作家陈中华在一起,还有过去认识的牛汉、雷抒雁、蒋子龙他们的谆谆教诲和无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在文学的路上不懈追求。2008 年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这是对我半生苦苦追寻的洗礼与检阅,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我已在《人民日报》《文学报》《诗刊》《雨花》等全 国 50 多家报刊刊发新闻、文学作品 1000 余篇 ,有的还选入各种选集《文学报》 等媒体还为我搞了专访。 出版个人诗集《秋天的心事》《生命的体验》《我的快乐就是想你》,散文集《生 命的追寻》《望着河对岸的母亲》,报告文学集《东海潮》等多部。这些都是我生命的体验之作,
其实生命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生命的存在常常是一种对立物的统一。大千世界中,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正感受和体验,惟 有在感受痛苦时,甘对清贫和孤独 ,才能感悟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