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陪娃亲子共读呢?
我们希望他
识字早
多识字
爱上读书
热爱学习
口头表达能力好。
然而,尽管我们很努力了,效果并不那么直接、那么明显。
回想与儿子共读的六年,有三个想法曾经让我纠结。
急于放手
儿子上小学后,我心理上有了一个转折点:终于熬出来了,再也不用陪儿子读书了。
我对儿子说:“你现在认识字了,我们可以每个人拿一本书来看,以后妈妈就不跟你讲故事了,妈妈陪你看书,怎么样?”儿子不同意,但经不起我威逼利诱,只好妥协了。
没想到,五分钟过后,儿子就来找我了。
“怎么了?”我很疑惑。
“看完了!”儿子回我。
我心里一阵叫苦,你这是看书还是翻书啊?
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如此试了几次,效果都不好,儿子都只看了一会,就来找我讲故事了。
为了求解放,我咬咬牙,买了十几本亲子阅读的书籍,发誓要找到让他尽快独立阅读的答案。
结果发现,亲子共读可以持续到十岁左右,甚至可以贯穿孩子整个学习时期。
我的天!路还长!
原先我认为:多陪娃阅读,以后孩子语文好!现在才知道,亲子共读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书籍是父母和孩子交流的媒介。在亲子共读的时候,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聆听父母的声音。目光的交汇,思想的沟通,情绪的互动,这一切都会让宝贝感受到:爸爸妈妈你们好爱我。
最初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为孩子读书;后来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再后来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分开阅读,再共同讨论。按这种顺序,只要孩子愿意,父母的确可以陪孩子一起读书到成年。
儿子五分钟看完一本书,不是他没有用心,而是他没看字,只读图。
假如,给我们一篇英语文章,文章中有一小半生字。我们肯定也是把文章从头扫到尾,很快看完。但是,没看懂。
我们和孩子一样,还没准备好。
为了让孩子早点独立阅读,逼他阅读,只会让也感到困难、挫折。时间长了,他们会丧失阅读兴趣,这就得不偿失了。
要么,家长继续为孩子读书。
要么,家长为孩子特别挑选适合他的书籍。一句话中只出现1-2个生字,孩子连蒙带猜能读下懂,这样的书就适合孩子的阅读水平。
即使这样,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量,父母的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
急于让孩子认字
孩子幼年会对图片比较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关注文字。当孩子关注文字之后,对图片的感知能力就那么强了。
最初,我跟儿子读书的时候,只指读图书封面上的文字,并不指着书里的文字给他看。一个是书里面字小,怕伤孩子眼睛;另一个,我想让他多看图。
到了儿子上中班,我不淡定了。
有一次,跟同事旅行,同样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同事儿子洋洋能把路牌、广告牌上好多字读出来,这使我心理立马失衡了。
都是学龄前的孩子,为嘛别人家的孩子能认那么多字,我也是很用心的妈妈啊。
人都是在比较中迷失自我的!
一问之下才知道,同事陪读的时候会指着文字一个字一个字读。
旅行之后,我就试着改变了自己的陪读方式,读书的时候,指着字一个一个的读。
然而,我的内心是接受不了这种方式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指,意味着讲故事不够流畅,更别谈声情并茂了,简直无味极了,最终我放弃了。
0-5岁
5-14岁
上小学之后,孩子对于“字”的意识更明确了。现在不用我指,他自己会连蒙带猜的跟我读。
我感觉儿子心理上已经准备好,自然过渡到“识字”阶段。有时他还会主动问,这是什么字。
朋友的儿子煊煊识字也早,他通过指认路牌、广告牌来识字。但是,煊煊上学之后,学习并不顺利。因为认字多,不愿意学拼音,最后拼音成了语文的短板。
身边有一些朋友都反映了这个情况:早认字,不愿意学拼音,拼音最后成了痛点。
奇怪了,儿子也算是学龄前识字的小孩子,怎么他不存在这个问题呢?
很可能是因为在阅读的时候,我遇上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折页;然后继续故事;读完故事,查字典,给这些字注音。他就渐渐知道了,拼音是识字的工具。
在共读时,家长对待知识认真的态度,会传递给孩子。交给孩子知识,不如交给他工具。
孩子知道拼音重要,他才不会轻视它。掌握了工具,即使我们不在身边,他也能自己获取知识。
过年时候,我们下乡拜年,儿子自己准备寒假作业本,居然把字典带上了。我当时心里偷笑,这小屁孩学习架势还挺足。
认字早并不能必然保证孩子以后学习顺利。
在我们的心理要权衡一下,我们想让他多读图,培养他的审美与想象力,就不要太早指认字;想让他早认字,必然要牺牲一些他读图的机会。
逼着孩子复述故事
每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都会想:如果有一天娃能讲一个故事给我听就好啦!
然而,无论我怎么引导、逼迫儿子讲故事给我听,收获的失望大于希望。
有时候,气急了,就逼他,妈妈给你讲了那么多故事,轮到你给我讲故事了。一人讲一个,你不给我讲,以后我也不给你讲了。
孩子怕我以后再也不给他讲故事了,只好无奈地答应了。
但是,他讲故事的时候,明显觉得憋得慌,挤了半天,也说不了几句话。
看到儿子这种强迫输出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再逼了。
但是,过一段时间,让儿子讲故事给我听的心又死灰复燃。
不过,不敢造次。我不奢望孩子能讲一个完整故事,只要他能讲连续几句话就好。
讲故事途中,我会对故事里的情节,随意的提问一下,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讲到有悬念的地方,我会停下来,要宝宝猜“下面会发生什么?”我自己也猜测一下。然后我们打堵,谁会猜对?儿子对这种方式超级感兴趣。
故事讲完之后,我会主动评价故事里的人物。如果想要孩子表达,不要硬梆梆的问,他会觉得爸妈又在考我。
我一般不问他,自己主动说,就像发起一个讨论一样。这样一来,即使我不邀请儿子回答,他也会自然地跟上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还会继续问:“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最后,我惊讶地发现,我跟儿子的想法经常不同。他的很多想法出人意料,还非常有趣,简直把我重新带回童年。
无论我们想法是否一致,我都不反对,只说一句,看来我们想的不一样。
我觉得这很重要,一来可以鼓励孩子说,二来可以听到他真实的想法。本来孩子的世界与我们就不同,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也很重要哦。
终于有一天,儿子洗漱的时候拖拉了,过了讲故事的时间。我假装生气的说,今天不讲故事了。
谁知道儿子说:“妈妈,我讲故事给你听,然后我跟你换,一个故事换一个故事怎么样?”
哇塞,这个交易能做。我就同意了,那天儿子居然给我讲了三个小故事。意外收获啊!
在陪伴孩子长大过程中,我们不由自主的心太急。社会很浮燥,我们被推着走。
但是,急,会吓着孩子;不急,娃反而会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慢慢来,人生很长,人生也很短。我们陪娃的日子其实不多,累且幸福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