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围棋历史名局精选》一书《水谷的奇着》一章中,有一段文字:序盘阶段,秀甫曾赞道:“这局棋的布局真是堂堂皇皇!”经此一赞不要紧,黑1到白10竟成为以后四十年的流行布局,与秀策流的一、三、五布局并驾齐驱,直到新布局崛起,才逐渐没落。
虽然书有演绎成分,但以此看来,如果思维僵化,有无座子并无区别。
所以说后来的新布局不止是围棋理论的革命,更是围棋思想的革命。
同样在AI横空出世之前,也看过很多文章,妄谈人类已经将布局推演到极致,那个时期年轻棋手中有了“布局基本靠背,定式基本靠刀”之说。
在《丈和 米藏十番棋》系列发表中,有网友评论,对比日本同时代棋手,中国要强一些。其实我一直不赞同隔空对比,加入丈和与米藏十番棋,只是随意而已。但是整理完毕后,感觉阻碍人类围棋发展的,是棋手乃至一个时期棋界的因循守旧。
简单整理了一下中日双方同时期代表人物:周懒予约1630年出生,日本同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棋手中村道硕去世;天才黄龙士1651年出生,决定日本围棋走向的道策1645年出生;继承道策坊门之位的是道知,1690年出生,那是日本围棋的镀金时代,御城棋成为名流场的博弈,而同时期程兰如,虽是传闻,但与徐星友的十局也不是那么正大光明。
紧随程兰如之后的范施二圣,将中国古谱推向高峰,日本那个时期经历过道策、道知的辉煌后,由丈和与米藏番棋前四局看,一度沉寂。再度崛起时,代表人物已经是棋圣秀策。
而与秀策同年出生的周小松,却与陈子仙被成为中国古棋的“最后两高峰”。
通过《丈和 米藏十番棋》系列,我更坚定了我的观点,人类围棋发展需要天才棋手的加速推进,同样离不开正确围棋理论的确立,以及其后延续性发展。这就像南怀瑾一本书中写的那样,如果儒学传承人即便对孔子高山仰止,就是孟子、曾子、荀子,也不会沦落到要被当三家店打倒的命运。
重新有了动力,下一步从完成《黄龙士先生棋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