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除夕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锁定电视台观看蛇年春节联欢晚会。
许多人并不知晓,我们日常所观看的电视频道,没有真正的“第一频道”。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真正的“中国电视第一频道”,知识产权在北京理工大学,而让这个“第一频道”永久落户在北京理工大学的人,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毛二可
来源丨千龙网
1951年,从小对电机感兴趣的毛二可考入了华北大学工学院(1952年1月1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1953年,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北京工业学院建立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毛二可所在的班级被确定为雷达专业,他由此开始了与雷达的一生情缘。
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创新实践,并先后成立了100余个学生课外研究小组。毛二可参加了仪器系的课外研究小组,他们的研究课题是电视信号发射系统。电视和雷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类似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说都是信号发射、接收和显示。
在研究小组,毛二可和同学们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从头学习理论知识,并动手实践。他们在材料不全的情况下创造条件,用雷达示波器和显示管成功做出一个初级的电视发射和显示系统,还自主研制出电视发射及接收装置的雏形。兴趣小组的研究成果为毛二可后来完成大型系统奠定了基础。
1955年,雷达班的学生们进入了毕业设计阶段。根据苏联专家的意见,毛二可和其他3位同学(邓次平、黄辉宁、王浩)的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为“电视发射及显示系统”。他们的任务是做一套完整的电视系统,包括收发、定时等技术细节,与当时的黑白电视是一个机制。毛二可负责的是同步器部分的研制。
为了做好这个毕业设计,毛二可和同学们加班加点,几乎天天睡在实验室里。他们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苏联专家和学校的极大支持。电视系统要通过无线发射信号,必须要向国家申请正式的频道。学校特别为此向国家邮电部提交了频道申请。
1956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同意北京工业学院仪器系制造设立教学上研究的实验专用无线电台,电视发射机频率49.75兆赫。自此,“新中国电视第一频道”永久落户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毛二可和他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全部要求,他们研制的电视发射系统经测试做到了信号完全无线传输、实现了影像显示。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发射系统,更难得的是,系统研制完全由还没毕业的本科学生设计完成。在毕业答辩时,毛二可他们的成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吸引了众多校内外专家的关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北京工业学院主楼顶端矗立的电视发射天线
来源丨北京理工大学官网
毕业后,毛二可决定将雷达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他选择留校任教,从事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后,他把职业跟个人爱好相结合,把个人梦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兢兢业业地在雷达技术领域奋斗60余年,为中国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作了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06年,毛二可在北京理工大学图像处理实验室与学生们交流信号处理器测试问题
来源丨中国工程院官网
参考文献:
[1]姜曼,王征.毛二可:49.75兆赫,院士本科毕设做出“新中国第一个电视频道”——迎接建校80周年“北理故事”系列报道之六[OL].北京理工大学新闻网.2020-08-19.
[2]李玉兰.毛二可:科研是种生活方式[N].光明日报.2010-11-12.
[3]任洁.国士无双,与国家雷达事业相伴一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二可[N].劳动午报.2024-10-1.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