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中国旅游协会启动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收集工作,此项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踊跃申报。迄今,协会已收集到一批新颖独特、具有创新精神的“案例”。即日起,我们将陆续选登这些“案例”与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案例名称:宾川鸡足山景区“体育+文旅 ”双引擎激活区域新动能
申报单位:宾川鸡足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一、案例背景:传统名山的创新突围
云南宾川鸡足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佛教名山、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景区,集宗教文化、山地运动、生态康养于一体,是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节点。面对传统景区“门票依赖症”“业态单一化”“山上热山下冷”的发展瓶颈,鸡足山以“体育+文旅”双核驱动破局弱化宗教标签,强化“徐霞客文化+体育运动”双IP,构建“赛事引流—文化沉浸—旅居消费—全域联动”闭环,通过景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强景区与富百姓双赢。
二、服务特色:三位一体的融合生态体系
(一)硬件筑基:全场景体旅设施网建设
景区融合古道文化、山地地形,打造“17公里的自行车爬坡赛道、1.6公里的自行车速降赛道、4.1公里的骑马马道、30多公里的“徐霞客古道”、48多公里的越野跑赛道等可赛可游的特色体旅运动生态网设施。从2017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鸡足山越野跑大赛、“七彩霞客路,鸡足灵山行”丛林穿越挑战赛、自行车速降赛和爬坡赛等体育赛事。景区以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将文旅资源推介融合到赛事活动举办全过程,将赛事流量转变为游客流量,通过系列赛事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跑圈大咖、骑行大咖、极限运动选手(包括台湾地区选手)前来参加,各类赛事活动火爆出圈。
(二)文化赋能:文化IP活化工程
深度挖掘徐霞客文化IP,成立宾川徐霞客研究会,复原“注茶为玩”古礼,赋能升级鸡足山白族“三道茶”文化,打造独具特色文旅产品;围绕“跟着徐霞客游大理”主题,组织开展“徐霞客和王士性旅游考察大理学术研讨会”、“重走霞客路 鸡足灵山行”霞客主题活动20余场;打造“七彩霞客路 美丽滇西行”鸡足山至丽江段徒步活动,获评国家级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和特殊纪念地称号。
(三)惠民机制:景村共富新模式
构建“景区内+景区外”利益链接、联动发展机制,带动景区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失地村民就业,鼓励当地村民通过经营农副产品、特色小吃、烧烤、农家乐等方式参与旅游接待受益。围绕“山上游,山下居”发展思路,引导周边群众建设民宿,加快山门片区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全镇民宿、酒店、农家乐发展到127家。其中国家丙级民宿2家,纳入等级民宿培育库4家,今年4月成立了宾川县民宿行业协会,民宿质量实现大幅提升,品质化经营理念初步形成。
三、营收情况:体旅融合的经济倍增效应
2022年至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量从51.13万人次增长至79.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0.63亿元提升至1.23亿元,带动住宿、餐饮、特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格局。2024年,宾川县过夜游客达126.58万人次,过夜游客花费1325元/人/天,收入48亿元;吸引众多旅居人士前来体验和居住,旅居客群至少在鸡足山居住30天,最长超一年以上。
四、主题品牌:国家级体旅融合标杆
宾川鸡足山景区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精品景区;越野跑大赛蝉联2018、2019、2020年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2020年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七彩霞客路、鸡足灵山行”丛林穿越挑战赛荣获2023年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自行车速降赛入选“云南30年户外运动百件大事”,赛事抖音话题播放量超5000万;2024年继续荣获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宾川鸡足山景区,正以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文化续脉”的创新范式,让运动激活灵山,让山水赋能未来,让文化滋养旅居!
五、经验启示:可复制的“鸡足山模式”
破局思维:从“门票舒适区”到“融合赛马场”敢于弱化传统佛教标签,以“体育+文旅”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疫情期逆势盈利,印证模式抗风险能力。
文化锚点:在地文化IP的创造性转化,深挖徐霞客、白族民俗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古道徒步+赛事+茶礼”模式获国家级文化认证。
共建机制:全民共享发展红利“民宿协会+村民入股+长居计划”确保收益下沉;失地村民就业率超40%,实现“景区强、百姓富”。
服务护航:平安景区全域安全保障网完备,建成“1个指挥中心+160监控点+驻山警医消”应急体系;智慧景区建设、设施完善提升旅居体验。
鸡足山景区以“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文化续脉”的创新实践,成功激活区域经济、传承历史文脉、赋能乡村振兴,为传统景区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云南方案”,贡献体旅融合助推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