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引江补汉工程:“水动力”赋能乡村振兴
2025-08-23 10:45  浏览:298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引江补汉工程:

“水动力”赋能乡村振兴

累计吸纳3200多人就业

新建进场道路18条

总里程约48公里

建设交通桥梁5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前言//

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全长194.7公里,总工期108个月,静态总投资为551.58亿元。

自工程开工以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汉水网公司”)勇担社会责任,将工程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以工代赈、技能培训、道路建设等形式,形成“水动力”,激活乡村振兴,在国家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走出了一条“建一项工程、富一乡百姓、护一方水土”的共赢之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家门口的“就业桥”

01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引江补汉工程穿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保康县、谷城县和十堰市丹江口市4个行政区,沿线经过众多乡镇和乡村。工程建设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将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在秦巴山脉间架起了一座“就业桥”。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现在在家门口的项目上开挖掘机,全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村民李师傅谈起现在的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三年前,李师傅还是一位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上有老下有小,难以两头兼顾。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后,经过参建单位上岗培训,他很快成为一名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的产业工人。

像李师傅这样的当地群众还有很多。引江补汉工程开工三年来,为沿线群众提供涵盖电焊工、钢筋工等10余个技术工种的就业岗位,累计吸纳3200多人就业。从技术到后勤,从高压电工到资料管理,多层次、全方位就业机会让不同年龄、有技能的群众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大量就业岗位也鼓起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据统计,以工代赈人员人均月收入比湖北省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提升了255%,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罗大姐是谷城县紫金镇孙家沟村人,以往她在家种地,收入微薄。如今,她是引江补汉工程土建7标项目部一名保洁员,“自从上班后,孩子上学的花销再也不发愁了,还为家里买了一个二手汽车,翻修了老房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目前,经过岗前培训,像罗大姐一样的农村女性承担了标段项目部食堂、宿舍以及员工活动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引江补汉工程参建单位通过设置灵活的排班制、开设女性专岗等举措,为沿线300多名女性提供了就业岗位,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充分展现自身价值,撑起了“半边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技能进阶“充电站”

02


技能提升是乡村振兴征程中助力村民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梯。在工程建设施工沿线,一座座技能进阶“充电站”正在助力产业工人“破茧成蝶”。江汉水网公司将“以工代赈”与技能培训深度融合,实现了村民“就业-增收-发展”的闭环。

在引江补汉工程19号平洞现场,一批农民工正在产业工人服务中心接受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土建8标产业工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标段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覆盖850人次,帮助每一位上岗工人熟知安全作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实现从‘力工’到‘技工’的转变。”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何家湾村的村民严师傅,这位中年汉子,一年前还是一个对模板支护一无所知的普通村民,如今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工人,蜕变为土建8标支护班组的技术骨干。

作为支护班班长,严师傅带领13人的班组负责支护施工关键工序。“每月收入非常可观,比去外地打工还高。”他感慨道,“能参与国家工程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内心还是很自豪的。”

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各类培训持续开展,不仅帮助村民提升了专业技能,让他们拥有了一技之长,有了稳定且可观的收入,更让他们找到了展现自我、实现抱负的价值舞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铺就致富“康庄道”

03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话语,在引江补汉工程得到了印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歇马镇小河沟村约200户人家,因地处深山,交通出行成了村民的“心头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过去生活的真实场景。

2023年,引江补汉工程9号竖井前期施工准备工程开工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建设者们从无到有、从劣到优,在山坳里开辟出一条宽阔平整的大道,彻底解决了小河沟村、孙家沟村等附近村庄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以前到县城开车需要两三小时,现在只需要几十分钟。”小河沟村村民孙大爷指着门前新修的水泥路发出感慨。

工程开工建设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清江坪村村民为过河烦恼不已。一般需要绕到上游的漫水桥过河,汛期一到,漫水桥常被淹没,群众想出也出不去。如今,工程参建单位修建的桥梁已经通车,村民们不再为出行过河犯愁。

随着工程不断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参建单位累计新建进场道路18条,总里程约48公里,建设交通桥梁5座。从“一脚泥”到“敞亮路”,引江补汉工程的“溢出效应”远不止此,交通改善后,农民群众看病、孩子上学等难题迎刃而解,物流配套逐步完善,村里的土特产销售更加顺畅,村民收入稳步增加。

站在三峡水库取水口极目远眺,引江补汉工程这条“地下长河”正穿越群山,徐徐向北。从提供就业岗位到培育新型产业工人,再到打通山区交通梗阻,引江补汉工程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带动工程沿线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来增进民生福祉的甘甜活水,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时代答卷。

专题策划 | 许安强

撰稿 | 瞿歌 李辉 邱悦来

编审 | 许安强

责编 | 安亦扬

校核 | 陈思璐

审核 | 李东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猜你不想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


发布人:9f8c****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