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榜花讲起
清人徐珂《清稗类钞》之《姓名类》谓:“希(稀)姓中式见于榜者,谓之榜花。”据我闻见所及,闽籍榜花有清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三甲第26名进士出科联,福建惠安人;清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三甲第53名进士粘克升,福建晋江人。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图片)
福建出姓聚居地在福建惠安小坝蒙古民族村。《清稗类钞》记有出姓“姓名之奇”:“同治间,钱塘孙子授侍郎诒经督学八闽。一日点名毕,入内,笑谓幕友曰:‘今日见一姓名,真大奇’。幕友叩问所以,曰:‘其人姓出’。良久不语。一友笑曰:‘岂名精也?’曰:‘果然’。众人抚掌”。粘姓则散居泉州各地,如泉州西街有粘姓名人粘本盛故宅,此人于清顺治年间在刑科都给事中任上,奏请“移祀北岳于(山西)浑源州”获准。
清代进士,出科联和粘克升分别是出姓和粘姓登榜的惟一之人。
《清稗类钞》之“僻姓”里有首姓,清代首姓也有一名榜花:清咸丰六年丙辰科(1856年)二甲第67名进士首调元,湖南郴州人。泉州也有首姓居民:抗战末期,有首萍津(女)在泉州报名加入台湾义勇队,台湾光复初期随队到了台湾。
清人袁枚《随园随笔》也曾记“姓名之奇”。据他说,《汉书》里有个姓伟,此人姓姓名伟。近读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该书于“姓氏”条下引《姓苑》云:“望出临淄,今南海有此姓。”
姬、姚、姜、嬴、妘、妫、姒、妊为“上古八姓”、是经历并留存母系氏族社会遗迹的古姓。居住台湾的姚嘉文先生是姚姓名人,他应该会以其有古老历史的姓氏、其姓氏有古老的历史而感有荣焉。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