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印象中的三角形是一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运用到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什么“铁三角”、“金三角”,都是说明了三角形具有沉稳、稳重的含义。注意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件,或大或小,都在使用等边三角形。例如:三角板、红领巾、自行车的支架,迷你的台历架,三相电源插头的柱脚,起重用的拔杆,等等。很多房子的屋顶一般也都建成三角形的,因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雨水、雪会顺着三角形的斜面滑下去,如果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雨雪就不容易滑落了。不过,今晚我不想一本正经探讨三角形,而是,想起一些具有特殊意味的三角形。
在我的家乡广西,大多数时候都是植物凶猛,一草一木都裹挟着一股从林莽间窜出的野性,有着会咬人的气势,有着异常原始而雄强的物性。哪怕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去年才新种下的三角梅也长得无比恣肆,如动物一般散漫、狂野,不知何时在阳光下悄然壮大,轰轰烈烈开出一路的紫红。三角梅是一种南方才有的似叶似花的物种,花朵是由枝梢的绿叶变红而成。真实的蓓蕾在叶径上,一开始让人觉察不到那是花蕾,接下来花叶越长越多,颜色由深到浅,从暗红到大红,最后通体变成紫红。花瓣三片薄细,呈三角形,一花三蕊下红顶黄,常三五朵簇生在叶的苞片内,就像一只只火红的花蝴蝶张开了翅膀,煽动着,奋争着,仿佛要飞到身上。这花开得非常热烈,花朵层层叠叠,堆红叠绯,满枝满丫,密不透风,像一挂排山倒海的花朵瀑布,如此热烈执著,淋漓尽致,把生命的美张扬到极致。那仿佛不是花朵,是燃烧着的爱情火焰。仔细看这花儿,其实就是叶子,铜钱大的略呈三角形的叶子,有着叶子的形状,叶子的脉络,沿着叶子的走向一路开过来,但远比叶子稠密,三角形的花朵,铃铛一样缀满飘逸的枝条。那是我在生活中见过的,最耀眼热烈的三角形。
还有一次,我见识过很精确的食堂几何学。那是在北大上学时,一次溜到隔壁大学,在清华食堂吃饭。话说清华的食堂们,在高校的食堂里,应该算是名列前茅的吧?当年,曾经以十几个食堂傲居群雄,五食堂的烧茄子,七食堂的包子,六食堂的面食,回民食堂的炖牛肉……记不起那次是混哪一个食堂了,对面坐了两个女生,素面朝天,行色匆匆。听到一位对另一位说:“我还没吃饱,想再吃一点儿。”另一位说:“你要什么?我去买。”前一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再我买两块儿。”印象可深刻了,清华女生确实不一样,如此精确严谨,我们平时只是称那种饼为三角饼。此事留下的痕迹,就是从此拿起一块切成三角形的鸡蛋饼或葱油饼,我都会下意识地目测夹角,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写累了,不想写了,最后再写一个有意味的三角形。
高晓松曾在自己的节目中谈起,很多年以前,朴树和周迅相恋。俩人有天凌晨两点给他打电话,说出来喝杯酒。弄得高晓松一头雾水:这是出了什么事?到了饭店,朴树和周迅说,“我俩打开空空的冰箱,想到,孤独应该是什么形状?”“答案是三角形的。”朴树和周迅话把高晓松邀出来,就是为了探讨这个结论。高晓松觉得这种少年意气,好笑但可爱。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事后高晓松说,他俩都是燃烧自己的艺术家。凑在一起,太灿烂了,浪漫飞扬,却也敏感脆弱。话说朴树和周迅两人,是于1999年因拍摄高晓松执导的电影《那时花开》而相识相恋,在这部影片中,主演朴树、周迅、夏雨上演青春期的三角虐恋,电影情节配上朴树演唱的主题曲《那些花儿》,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艺青春片。那时候的朴树还没有因抑郁症而邋遢颓废、瘦骨嶙峋,从浑浑噩噩到修复重建,要用十几年,那时的朴树,还是一个背着吉他两眼带刀的骄纵少年,还有经常遮住一只眼睛的发型,说是“为了不把这个世界看清楚”。那个时候我喜欢听他唱“他们已经被风带走散落在天涯……”那种深沉的无奈的伤感,是一种对纯真年代的无力挣扎。当年青春年少、嫩的掐得出水的周迅,就是曾和他一起开放随后又各奔天涯的花儿。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不可名状的漂浮的孤独,从此似乎有了一个形状,孤独是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孤独。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