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无论是在茂密的丛林还是广阔的草原,到处都充满了掠食者,所以只要感觉不到安全,那么去相信环境有危险就是明智的。对于食物也是这样,只要不是已知的,就一定是危险的,乱吃东西是很容易中毒的。这种二元思维习惯帮助人类保持了良好的警惕性,让人类得以适应危险的野外环境。
我们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开始,一直都是采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来认知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的。比如小时候看电影时一定会关心一个问题——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好人和坏人在小孩子的心中,黑白分明。
严苛和焦虑的父母,会催生孩子的完美主义。因为没办法在关系里找到安全感,这些孩子慢慢长大,图式里会产生大量非黑即白的假设,比如:
1.要是我不完美,我就是糟糕的。
2.要是别人不喜欢我,那就一定是讨厌我。
3.要是我没有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那我就是做错了。
但是这些假设真的有道理吗?就拿“别人不喜欢我,就是讨厌我”这种假设来看好了,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自己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陌生人,你会喜欢他还是会讨厌他呢?其实绝大多数时候你的情绪是平淡的,既不喜欢,但也算不上讨厌。所以如果我们非黑即白地看待自己的人际关系,就容易把大量对我们不够友善的人视为对我们有敌意,这就容易导致人际敏感甚至社交恐惧。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如何建立健康人际关系方面,“别人不喜欢我就是讨厌我”这样非黑即白的认知就是功能不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