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赛道真的很卷:
9.9元买到了个好感度爆棚的知识付费产品,尤其是在交付的前两天CEO亲自直播交付,正当我兴致安然的期待第三天的深度,平台直接换个总监切入2小时卖货环节,连约定好的1v1咨询也转换口吻说1小时咨询是我看看帮你匹配你合适什么产品。
除了书,我买课程的动作递减
经历过几十万的知识付费后,我现在更加谨慎,我相信信息大爆炸时代,喂养式给予已经不适合解决定制化自我的问题了,课程的设置逻辑大都是我有个工具,比如性格的、颜色的、优势的等,基于这个贴标签,然后对应商家给你提供的一二三四五套餐,哥们选一款吧,看看买那个!
我信——你要的资源你身上都有
大多数时候买的课落了灰,停在你的收藏夹、未完成事项上,比如我年初买的沙龙课、个人IP课,甚至沉重到变成我时常会想起来的未完成事件,也给我一种自己很拖延的错愕感,所以理性买课,亲自实操。再不济有问题可以问Ai,推荐智谱清言,每当我有问题的时候、写稿子的时候、甚至有时候都想跟它聊天,约见人的意义不再是寻求解题思路,而且情感交互,这是ai替代不了的,我的一呼一吸,闻花香,拥抱的温度。
谈谈收获:
1.可以去参加演讲或辩论
2.团队氛围温暖和谐的组织?
3 知道了解不够,要有深度——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输出计划。
4 轻尝试,迈小步,增加正反馈的频次。
5 矛盾点:共情--感同身受 vs容易被影响;还没想清楚/没准备好vs引领;一直分析找不到重点,在细节上死缠烂打浪费时间vs没有架构的通盘思考只会更怯行动/行动的动机在于冲动性/敢冲;
解决办法:敢冲;迈第一步;理清盲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别怕做什么都不会死怕的是什么都不做,只分析当下的目标,极限逼问出最恐惧的到不怕了,这个时候再来探索兴趣、爱好、转行等动作~
6、现状属于个人价值难实现,想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7.有些信息是在行动中才能获取到的。
8.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vs我一定得先去做点什么,才能知道。
9.你长期的不满/愿景/第一步行动 大于阻力。
10.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时间截止日期。促行动~
11.明自我:通用挖掘工具=优势模式分析、技能优势萃取、强想忘爽、成功画面法、人生使命;人生状态挖掘+底层需求挖掘=人生视角。自我觉察工具:美好时光日记、觉察日记、成功日记、每日3件好事、感恩/正念显化日记; 价值取舍工具=人生清单作业;
定路径:路径挖掘=优势岗位匹配、岗位方向收敛、建立人设;路径选择=职业规划偏好模型、中继站、职业罗盘、职业清单作业、岗位打分表;外部行业职业信息=行业职业体系库、北极星便捷工具、市场行业分析、岗位工具方法、预期;后期路径规划= 差距评估与规划; 求职行动=岗位探索、岗位分析与访谈、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