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是推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落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抓手。2022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的通知》,指导地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为加强各地交流互鉴,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组织地方推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现以“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为主题陆续发布。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长江流入长三角地区的第一站。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不断“瘦身”,保护区内违法违规码头泊位影响江豚生境等问题。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系列改善江豚生境的重大工程,以工程促整改,形成长江江豚保护安庆经验。
分类实施江豚保护重大工程
全面实施“三策”整治。实施“一泊一策”,关闭退出泊位68个、整治提升泊位53个,退出并复绿岸线37公里。实施“一口一策”,关闭退出7个,其余11个已完成整治,安装在线监控设施连入安庆市“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实施“一船一策”,完成长江干流(安庆段)492艘渔船减船转业任务,成立长江江豚管护队,昔日捕鱼者变为今日守护者。
重新规划港口布局。按照“拆小、建大、保护优先”原则,科学谋划安庆港口布局,核心保护区内所有码头泊位一律关闭拆除,高标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市泊位总数下降到53个,泊位数量和所占岸线长度大幅减少,水路运输能力却不降反升。
开展系统治理。从“一湖九河”到全域水系治理,系统完成31条重要河道总长约54公里的治理,以及7处湖泊总面积约2000公顷的治理,让水更清;从水生态修复到水陆协同治理,长江岸线15公里范围内新增人工造林近万亩,让岸更绿;从环境污染治理到推动绿色转型,累计排查整治长江沿线“散乱污”企业2100家,让产业更优。
“三高”开启安庆江豚保护新起点
高标准建设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安庆市联合池州市正式向安徽省政府申报成立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2021年,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随着勘界立标、机构设置、人防技防等工作的完成,保护区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手段日趋完善,为长江江豚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水平推进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开展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建设,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优化江豚种群结构,扩大种群数量;二是加快生态修复,推进西江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削减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江豚生境;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迁地保护信息化管理。迁地保护成效显著,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达21头。
高要求建立长江江豚保护长效机制。2020年出台《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2021年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成立,统筹整合长江江豚资源调查、监测和管理等职能,实现长江江豚保护从“粗放式”管理到“专业化”综合监管的转变。
江豚戏水八里江(邹小平 摄)
以重大工程促进江豚保护的安庆经验
以高站位形成合力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出台《关于统一思想严明纪律确保以坚决态度最得力措施抓好江豚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江豚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全市污染防治攻坚“1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坚持高位推动,下大决心推动泊位拆除、企业搬迁、渔民转业等大事难事。
以高水平划定分区支撑重大工程实施。编制完成《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各功能区兼顾了长江江豚生活习性和港口、航运等发展通道,为安庆长江江豚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以系统工程观念引导带动一体化保护。通过长江江豚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一体化保护,实现了“两个延伸”,即从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延伸至全市48个自然保护地,从长江江豚保护延伸至其他珍稀物种保护。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
编辑 | 宋祥
审核 | 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