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赣南大地的底色。除了随处可见的红土地,新中国的卫生事业也在此发源。中央苏区时期,为防治霍乱、鼠疫、天花、痢疾、疟疾等疫病,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贯彻预防第一的思想,在这里领导广大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卫生运动。
在第35个爱国卫生月期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调研团来到江西省赣州市,感受革命老区踏上爱卫新征程的生动实践。
“方便又卫生”
今年68岁的肖文秀卖了20多年菜。这几年,每天清晨4时刚过,她就扛着包裹着深绿色麻布的担子,带着两篮子菜,去赣州市赣县区花园新村农贸市场卖菜。菜都是自家种的,老伴骑着不大的电动车载她和菜过来,15分钟不到就能从家住的义源大桥附近赶到农贸市场。
作为赣县区登记备案的自产自销农户,一进农贸市场,肖文秀熟悉地先来值班室抓阄领取当天的摊位号牌,然后到对应的自产自销摊位经营。这天,她的摊位正好对着市场东北角的侧门,她一边在干净的摊位台上麻利地分类摆放着菜,一边开始吆喝。阳光照进来,衬得青菜愈发翠绿。
几年前的同一块地,自产自销农户要早早来争抢好摊位,以路为市、乱摆乱放、垃圾遍地……自2019年开始,赣县区市场监管局和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合作,对这里进行了改造。
自产自销农户每天都可以到赣县区任意一个农贸市场值班室抓阄领取摊位号牌,每日经营结束在整理好摊位卫生后,才能交回摊位号牌。卖菜难、垃圾多等问题就此得以解决。同时,相关部门与第三方签订病媒生物防制协议,每月对农贸市场进行两次全方位消杀;定期对农贸市场周边、下水口、垃圾桶、摊位案板等进行消杀,投放鼠饵;市场管理人员利用下午休市时间清除各摊位杂物、堆放物,用沟盖板封堵下水道周围的缝隙……农贸市场变得干净卫生。
近年来,赣县区对全区25个农贸市场进行改扩建,还新建了4个农贸市场。“大家都说好,又方便又卫生,心情也好。”不过最令肖文秀感到开心的是,每天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水产区也是农贸市场改造的重点之一。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水产区往往与肆意流淌在地上的血水和难闻的鱼腥味联系起来。而在赣县区城东农贸市场,水产区污水垃圾实现了两分流。
隔着一扇窗,一位卖鱼商户站在专门划分的水产区里向记者介绍,市场设计定制了有高围挡的剖鱼操作台,“要对宰杀活鱼产生的血水和鱼鳞等垃圾进行分离,污水统一流入排水沟渠,其他垃圾倒入有盖垃圾桶。”该商户一边说着,一边飞舞着手里剖鱼用的银色刀具,几分钟不到,一条处理得干干净净的鱼就到了窗外顾客的手上。
“大家心里美”
“在绿树和鲜花的簇拥下,有一座美丽的儿童乐园,先前这里可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就读于赣县区城关小学的胡一泽在作文里这样写道。他告诉记者,自己所描述的是城南社区井前家园。
地面积水、垃圾混杂,外墙黑灰斑驳、破烂不堪,上方电线、网线缠绕交错,不远处还有红砖堆砌的老墙……这样的情景曾是井前家园的真实写照。自2021年以来,城南社区推进区块化连片改造,建成儿童乐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身场所、读书小屋、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成为了智慧社区。
赣州气候湿润,许多人喜欢趁着出太阳把衣服晾晒到窗户外的栏杆上。栏杆的两侧,摆放的一盆盆绿植也显示出春日生机。“老旧小区改造让大家生活更美好。”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敏说,提供宜居的人居环境是第一步,而不断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居民的健康行为习惯,则是更重要的。
对家住温馨家园祥园小区的伍青青来说,卫生健康氛围现在变得愈加浓厚。祥园小区位于赣州市蓉江新区,是蓉江新区高校园区管理处武陵村的返迁安置小区。“大多数人是从村里搬进来的,卫生习惯不好。”谈及以前的情况,伍青青说。如何通过环境变化让居民卫生习惯有所改变?武陵村委会与祥园小区不断将健康元素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
如今,一步入小区,红白蓝相间的健康步道引人瞩目。步道上,不时有居民说说笑笑,一边散着步一边讨论着生活琐事。沿着健康步道穿过健身广场,就来到一栋灰色建筑面前,这里是武陵村党群服务中心。
“中心的健教基地里配备有血压计、血糖仪、身高一体机,免费给居民使用。”武陵村党群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一边指着仪器一边告诉记者,居民凭身份证可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健康知识讲座、义诊、清洁家庭评比等活动常在健教基地开展,村委会也定期组织卫生大扫除。渐渐地,大家养成了健康行为习惯,环境得到改善。
下午4时多,伍青青一如既往来到小区内的定时定点生活垃圾投放站,将一捆压扁的纸盒投进写着“纸品回收”的窗口。这一捆纸盒为伍青青积攒了几点积分。她拿着小卡片来到投放站右侧的屏幕前,用自己多日攒下来的积分兑换了一条毛巾。
“一条毛巾大概要200积分,积分还可以兑换纸巾、牛奶。”伍青青笑着说,“我们都自觉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不光让小区更美,也让大家心里美。”
“奔向新生活”
调研团来到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三明路校区)时,正值学生们在开展社团活动。一些学生在足球场上比赛,加油声清脆可爱;一些学生模仿着游泳动作,在平地上跳着健康操;还有一些学生坐在教室里,听社区来的大姐姐讲早上吃什么更健康。
该校负责人介绍,该校坚持将健康教育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健康小屋、健康步梯、健康长廊、健康大楼等,向学生宣传健康教育知识。该校还有由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担任的卫生健康副校长,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饮食营养健康、爱护牙齿、呵护双眼等健康知识讲座。
在一张铺着深蓝色印花桌布的长桌上,摆放着数十本由同学们自己制作、绘画完成的主题各异的“健康小报”。“什么是‘三减三健’?”“爱牙护牙,从我做起”“我是小小垃圾分类员”……翻开统一的蓝色封面,五颜六色的水彩笔既体现出孩子们的童真,也展现着他们对于健康知识的理解。
在赣州市蓉江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内,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协助负责人黄曼娜介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城市内电力管线、通信管线及燃气、给水、排污等城市“主动脉”集中铺设在地下,“作为健康城市的重要一环,有效解决了‘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减少与绿化的矛盾。”
以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为契机,蓉江新区还建设了“智慧环卫”系统。黄曼娜介绍,利用大数据及现有场地条件,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环卫作业监管平台,对环卫人员、车辆、设施进行实时监管,城市环卫效率大大提高。
这些年里,脏乱差、随意占位的小摊聚集地变成了整洁卫生的农贸市场,老城区里面积最大、环境最差的城中村渔湾里变为了健康美丽的美食街,以运动健康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则为百姓提供融运动休闲、健康科普、智慧物联于一体的健康生活新体验……
在赣州,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家庭……千千万万个“健康细胞”正构筑起一座日新月异的健康城市。
记者手记
离开赣州时,一场春雨悄然而至。来往行人撑着伞,慢悠悠地享受着潮湿又清新的空气。
在调研采访中,记者耳闻目睹,深有感触:在这座城市里,健康生活方式正蔚然成风,“我要健康”的理念正在居民心里扎根。这种变化,也许能从一组数字中寻到答案: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4平方米;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2%,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不停留于简单的环境整治,而是有着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内涵。正如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敏谈及区块化连片改造时所说:“拆掉的不光是老墙,更是百姓的心墙。拆掉了墙,百姓的交流多了、隔阂少了,大家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向健康进步。”改造老旧小区、打通断头路,既是为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增添色彩,更是为老百姓主动学习掌握健康知识、筑牢健康理念提供坚实后盾。
能不断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融入社会方方面面,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不难看出这座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的智慧与巧思。踏上“爱卫新征程”,创新机制、共助基层治理,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向纵深发展,是他们在进一步思考和践行的。期待这座城市更上层楼。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