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能源转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哪些新的机遇?
10月12日,在广州举行的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与会嘉宾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钥、能源更替、制造业的新期待等议题展开讨论。
今年10月1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启动过渡期,并将在2026年开始正式实施,在这一机制下,欧盟将对进口的水泥、钢铁、铝、化肥和电力等行业的产品征收“碳关税”。
对于欧盟CBAM实施带来的影响,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孙贤胜表示,距离欧盟“碳关税”正式落地还有两年多的过渡期,在CBAM过渡期内,已开始让到欧洲出口的企业填单报备,注明产品生产环节排放二氧化碳的情况,报备但并未真正收税,2026年以后正式开始设税。
孙贤胜还称,按照目前有关智库的推算,如果征税,或为出口欧盟的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同时可能会减少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数量。这对企业或对出口形势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孙贤胜告诉记者,就我国光伏等产业出海而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可视为一个机遇。面向国内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在储能等领域亦有优势。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气温直接影响电池衰减程度,而大湾区众多城市在该问题上受影响不明显。
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胡泽义在会上分享到,就储能赛道来讲,协鑫正从原来传统能源的To B到To G的生意,变成一门To C的生意,这过程的实现路径,是用储能来加持的。更细化来说,是从储能的原材料研发、制造再到应用。现在,从移动能源到快速充电桩等业务布局,都逐步按照战略部署在进行。
胡泽义称,在光伏制造领域,协鑫围绕着降碳减排大趋势展开研发工作。在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初,协鑫围绕能源供应低成本、高效率这两个方向着重推进,当时研发投入基本上超百亿元。
今年8月,协鑫集团的3个新能源项目在肇庆四会市集中动工,总投资达86.7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积累,集聚了许多高端制造企业,新加坡能源集团中国区总裁钟志明告诉记者,这些高端制造企业绿色用能意识较高,对绿色用能的需求旺盛。新型储能手段灵活、技术成熟,可稳定且经济地满足用户用能需求,同时还能缓解因时空错配问题给电网带来的压力,推动多方共赢。
今年6月,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在梅州市投建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为一体的大型绿色能源发电站,总装机容量78MW,预计7个月完成全额并网。钟志明表示,在光伏业务方面,新加坡能源集团今年对大湾区投资有望达到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