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最高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涉毒犯罪量呈上升态势
2023-06-25 17:04  浏览:6869  搜索引擎搜索“微商筹货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微商筹货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发布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6月25日,最高检举行“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强化禁毒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厅长元明介绍,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37.3万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同比下降40%;起诉毒品犯罪46.7万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5%,同比下降33%。批捕起诉数据的下降,说明禁毒工作稳中有进、趋势向好、成效显现,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从办案情况来看,当前毒品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新型合成毒品名称、种类不断翻新,更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青少年群体容易因猎奇、从众等原因吸食毒品,社会危害大。国家逐步列管了合成大麻素等多种新型毒品,检察机关起诉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逆势上升,相关案件量增长较快。

二是犯罪网络化明显。犯罪分子普遍使用互联网进行毒品交易,采用电子支付等非接触方式结算,交易流程“人、毒、财”分离,“网络+寄递”的形式成为贩运毒品的重要方式。在交付环节,犯罪分子多使用虚假寄件人、收件人身份和地址,利用“跑腿”“同城直送”等方式寄递毒品;在联系交易环节,犯罪分子除使用大众化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外,还使用阅后即焚等新型通讯软件,采用代号、暗语进行联系,犯罪手段隐蔽,证据收集、审查难度大。

三是传统毒品以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涉毒犯罪量呈上升态势。随着国家禁毒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不法分子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为传统毒品的替代物进行贩卖、吸食,检察机关起诉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涉毒犯罪案件大幅增多。部分医疗从业人员在管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程中违法犯罪,导致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失控,甚至流入制贩毒渠道,社会危害严重。

四是犯罪呈现年轻化趋势。涉案人员构成累犯、再犯较多,青少年容易成为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并参与毒品犯罪,值得警惕。

元明表示,随着国家禁毒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传统毒品获取难度较大,不法分子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作为传统毒品替代物进行贩卖吸食。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作为管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主体,因管理不到位,甚至违法犯罪,导致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脱离管控,流入制贩毒渠道。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法治教育和专业培训,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防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违法犯罪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有些医疗机构监管制度执行不到位,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领用、销毁流程管理混乱,麻醉精神药品“三级五专”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三是有的医疗主管部门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依法不得在网络上销售,但仍有不少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被利用网络平台贩卖。五是行刑衔接机制运行不够通畅。

检察机关高度重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问题,最高检将发布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同时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立足检察职能,坚持治罪和治理并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问题的综合治理。

在治罪方面,一是要加大办案力度,依法严惩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对于相关行为构成毒品犯罪的,应当依法以毒品犯罪进行追诉,确保罪责刑相适应。二是要强化业务指导。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较多难题。最高检将加强顶层设计,及时协调解决办案中存在的问题。

在治理方面,一是要推动有关部门加大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监管力度,堵塞管理漏洞。二是要推动压实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三级五专”管理制度,避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脱离管控。三是要多维度形成工作合力,切断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网络销售渠道,严格执行《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加大禁毒宣传力度,营造自觉抵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的良好社会氛围。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图文编辑:宋米亚


发布人:307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