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听了一堂私董会,听到了一个科学家要把这个项目推广到全世界,但是他本人不懂商业,却自己要学着推广,浪费了大量时间。请了不少幕僚帮助这位L老师。
一、项目本身的意义决定了它的定位
今晚L老师分享的项目特别有意义,它对我国乃至全球肝病早期防治都特别有帮助,是重大肝病早期预防检测技术的重大革新,意义深远。林老师作为国家首席科学家,自己却要投身商业他不熟悉的领域,一方面我感觉他是很热爱他的工作,想要把惠民的技术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人类,造福全人类;这让人肃然起敬。
另一方面,我觉得有点惋惜。他本是肝病检测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却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商业转化上,不该浪费他的时间。他应该做他更擅长的事情。我想也是很多一堂同学的心声。
二、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商业的事情,让更专业的人来做,效果更好。
言归正传,用一堂的方法论分析L老师的项目,很有抓手。
比较有感触的话,以终为始,问自己做这个项目的初心。到底想要做怎么样的产品或服务。深刻挖掘项目背后的产品内核和需求。
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尽量轻量化测试,只要达到测试MVP是否 跑通的目的即可。
三、分享的心得
听了各位幕僚的分享,对一堂五步法的理解,或者说商业的全局理解更加全面,让我从实际案例中如何能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问题。
有时候我们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不能自拔。
一堂的五步法。需求-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增长-壁垒。
我记得伯伦的分享有一个角度特别好。就是林老师不一定适合做IP。他说了几个例子。例如喜欢在镜头滔滔不绝的数位知名企业家。科学家做科普的角度是不错,但是同时做一个商人就没那么让人讨喜了。
湘彬的分享提到产品内核的问题,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提到林老师只想到用中医馆投资非常重,去做MVP测试,不够精益,MVP的本质不断剥离产品内核需要验证的部分,不断做验证的过程。
这里提供的思路是,不需要建中医馆,也能把产品的内核测试出来。
泽栋提供了如何找到精准客户,提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当地疾控中心,都有每年最新权威的统计数据;另外如何提高转化率,转介绍是一个好方法。里面用我请客的思路,信任度高。
李雯从单元模型角度出发,建议做好肝病的成本和收益详细分析。
王琳提到的,以终为始,可以试着找一找效率更高的直达路径。有一些可能团队不具备的能力是否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去拿到效率更高的测试?那通过中医馆连锁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路径。
再说渠道的视角,就是我觉得不一定非要自己去测中医馆,可能我们真的要切分客户群体,然后花期时间去做加减法,找目标客户在哪,就是可能有些行业的渠道已经很成熟了,不需要再去做摸索。
斯淇建议,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把这一套肝病的医疗的解决方案如何标准化,这个是重中之重。
关于做IP,IP很浪费时间,还不一定能做成。其实不管通过什么途径,你的解决方案是能够帮这些患者去解决他的疾病情况和缓解他的焦虑的,就OK的。多做科普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最后她分享要做一个传播中国传统中医的内容官,特别有意义。
三、回归初心
有些事情是创新颠覆世界,改变世界的力量,有必要为它多创造点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