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画画作品《恰恰香瓜子》
01
刚看《认知觉醒》的反馈章节,里面提到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跳过原理,直接实操。
初看这个方法,我很不理解。但书中举了具体的例子后,我瞬间恍然大悟。
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从枯燥的原理、公式开始学,而是直接尝试着去做、去解决问题,在实际的做中学,在解决问题中进步,然后获得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改进。
这种方法放新品开发中来说,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迅速成长。在早几年手机等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特别快的时候,它就是一种特别好的方法。面对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想要快速抢占市场,这种方法屡试不爽。
那它是不是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的学习呢?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钢琴大师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学琴的故事,他从几岁开始学钢琴,很快在两年时间内就考到了十级水平,而这样的水平与其同龄的人可能要花上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做到。
那他是有什么秘诀呢?
这得益于他的钢琴启蒙老师。启蒙老师最开始教他的不是乐理,而是直接教他开始弹琴,老师先左手示范一遍,后右手示范一遍,之后合起来弹奏一遍。接着就让他开始练习。一周后,如果这首曲子练好了,通过了测试那他就继续学习新的曲子;如果没练好,没通过,就继续练,直到通过为止。
这种一上来就实操的办法看起来有点简单粗暴,但他却借着这种方法迅速成长起来。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那是不是因为这位大师有学钢琴的天赋?
其实这个天赋,我们每个人都有。
举个例子,比如说话,以及我们从小到大的各种翻身、爬、走、跑这些看似很有难度的习惯和进步其实都是这样习得的。
就拿说话(说汉语)这件事来说,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
我们是不是像学英语那样先背单词、再学会写单词,之后才会说话的?
很明显不是,我们是从一开始就说,最开始爸爸妈妈教着我们说,一遍又一遍的教,我们跟着他们学,跟着他们听,慢慢就会了。学的过程中,肯定会出错,不要紧,说错了就重来……就这样,在实际的说话中一点一点学,别人及时给我们反馈,我们就这样短短一两年就学会了呀。
这样一想,你就会发现,跳过原理,直接实操,是我们一直在用的方法,也是一种很直接很快速的学习方法。
02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很多时候,那些基础的原理、公式、道理是十分枯燥和无趣的,就如同钢琴的乐理一样,绘画的各种专业名字,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天书。
但实操则不一样,它是带有探索性的,是马上就可以看到成果的,是很有趣的。你想啊,对一个学弹琴的人来说,一上来就可以开始弹琴,就有了声音,有了节奏,那感觉不是会比枯燥的乐理要有意思多了。
两者比较之下,我们会发现,从基础的原理开始学,是会枯燥无趣的,是需要调动我们理智脑的,靠理智逼着我们去坚持的,告诉自己要“学学学”;但直接从实操开始学只需要调动我们的情绪脑就可以了,觉得有趣我们就开始不停的“玩玩玩”,玩着玩着就进步了。而人天生就是喜欢开心的事情的,在这种开心中进步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由此我们会发现,其实寓教于乐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03
那知道了这个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第一,告诉我们,要更大胆,更自信去尝试自己不会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不会就不敢尝试,甚至总觉得要万事俱备才要去做,其实大可不必,我们不要被固有的观念困扰,想学,去做去学就好了,一开始弹得不好、画的丑、写得差再正常不过,学着学着就好了。
第二,告诉我们,要干中学,因为做是最好的学,通过在解决问题中进步是最快捷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强化反馈的作用。努力学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收到反馈,在别人的反馈中,你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够好,这样才能不断在自己不够好的地方持续精进,才会更有进步。
第四,要产出作品。俗话说,要靠作品说话,就好像“字如其人”一般,作品就是我们能力的证明,通过产出作品,不断地打磨作品,并用这个作品去传播,去帮助别人,产生价值,进而激烈自己不断进步,这是最好的学习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