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就特别崇拜陶行知。为此特意去拜读了一些他的相关书籍,希望自己能从中领略吸收一些陶行知的教育智慧,丰盈自己贫瘠的灵魂。这次再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这本书,让自己对从事的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如果说《大教学论》寄寓了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理想与泛智教育思想,绘制了理想的教育蓝图;卢梭的《爱弥儿》通过虚构的人物爱弥儿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寄托自己对教育的思考。陶行知则是站在中国的大地上,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办教育,希望借助教育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面貌,进而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穷尽一生,鞠躬尽瘁。他在大量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特别关注心理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当时乡村的现实,还提出了幼儿园、乡村妇女教育、工学团和小先生制度、早晚教育等主张,对于改变当时落后的乡村面貌,普及乡村文化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道德情操、奉献精神,和学生同甘苦、同成长,以身作则,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培养出一两个让自己崇拜的学生,那将是人生一大幸运之事!
所以,教育无小事,事事皆大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数字化赋能的今天,我们要静下心来沉淀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大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实践教育观,以更好适应孩子们求知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注重学科融合,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特别重视小学教育以及小学教师的培养,他认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小学教师能力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特别注意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课程改革能力,终身学习,创新发展,做新时代的新素质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校内到校外,努力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感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孩子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对知识有新的领悟,以此培养孩子们自主自治的能力,以更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的需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播撒真心,用真劲,求真知,做真人、真育人,育真人,着眼学生未来,教学生学做真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以此提升他们适应、立足、服务社会的能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注重试验,不管是教学法、还是学校、教师,还提出要特别注意统计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要解放儿童的大脑、双手、双眼,嘴、时间、空间,让孩子们能想、能做、能看、能说、能跑、能接触大自然,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内容。以此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认知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拓展孩子们的眼界,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发展兴趣。
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提供更多地教育资源,激发教师团队的活力,或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或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创造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以此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教育路漫漫,苦中亦有甘,简读陶行知,深耕教育田……
——写在最后